受日本强震影响,国际油价在短暂下行后于14日重新站上了100美元的关口。至当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1.19美元。此前,由于利比亚爆发危机,国际油价在20多天时间里大涨20%,创下了过去29个月的高点。 展望后市,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费国,目前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多家炼油厂关闭,并造成多起核电站爆炸。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地震对日本需求的影响是短期的,长期来看,重建过程将促使原油需求飙升,从而推高油价。 也就是说,支撑油价上涨的因素尚未遭到严重破坏。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冲击120美元乃至140美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油价暴涨不仅对发达经济体复苏不利,也会让新兴经济体的输入型通胀更加严峻,既然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作为原油进口和消费大国的中国该如何自处? 其一、适时增加石油储备。一般来说,当出现某种情况而使石油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时候,可以动用石油储备以调节市场供求、抑制价格上涨。 比如,日本经济产业大臣15日表示,该国将释放126万千升民间储备原油,以满足国内三天需求量。而美国政府也正考虑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减少原油价格上涨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的影响。 就中国而言,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近日透露,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量大体可用30天。可见,我国石油储存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包括商业储备。 其二、国内油企加速“走出去”。中国能源研究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原油进口量高达2.4亿吨,且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逼近54%,而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未来仍可能会继续攀升。 问题在于,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国内的石油产量几乎已经到顶,年产量至多不会超过2亿吨。所以,鼓励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走出去”是一种策略。不然的话,只能过于依赖国际市场,一旦油价走高,十分被动。 欣慰的是,国内油企海外扩张的步伐渐有加速之势。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称,2010年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超过30%。其中,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资源行业占据海外并购的主导地位。不过,国内油企海外并购步伐今后仍需加快。 其三、积极寻找石油替代能源。“节流为主、开源为辅”应该成为未来中国的石油战略,而在开源方面,必须积极寻找石油替代能源,比如电动汽车、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等,以追求可持续发展。 中国已经明确“十二五”期间,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至“十二五”末,争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4%,而水电所占比重有望达到6.5%左右。这是一个艰巨但值得努力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