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长效机制让"民生为重"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2011-03-08   作者:记者 王欲鸣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改变过去简单送钱、送物、送温暖的民生保障方式,着力从制度层面探索实践,由财政出资补贴、党员干部捐助,为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家庭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并在统筹发展中兼顾各方,从根本上提升社会事业,建立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新机制。

     对特困群体采取专门的解决办法

  “这些年全凭政府照顾,这次又资助我参加养老保险,这个月底我也能像退休人员一样领‘工资’了,这可彻底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来到乌海市海勃湾区低保户韩桂花家时,她直说入社保的好。
   腰部残疾的韩桂花今年51岁,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丈夫6年前去世后,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还在读大学。几年前她所在的社区和办事处为她家申请了低保,但由于经济困难,她一直没有能力缴纳养老保险。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11月份开始,乌海市为解决像韩桂花一样“零参保”特困低保户参加养老问题,决定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个人自筹、多方资助等方式,逐步解决符合规定的劳服企业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这在内蒙古是首创。
    按照有关规定,韩桂花自筹了1.8万元、政府为她资助了2万元,从今年1月底开始她就能每月领取614元的养老金了。
    乌海市市长侯凤歧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乌海市是个工矿城市,由于历史原因,下岗和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压力较大,同时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近两年市委、政府虽然实施了多项救助工作,但仍有一些困难家庭生活仍不能自救。如何从长计议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探索一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新机制,成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经测算,乌海市共有3887户符合入保年龄条件,每户按1人参加养老保险平均缴纳3.6万元计算,约需缴纳养老保险金1.4亿元。这其中,A类低保户中符合规定年龄条件的253户260名低保对象全部由政府出资参加养老保险。
  据侯凤歧介绍,为筹措参保资金,乌海市在财政补贴6000万元的同时,号召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为“零参保”特困低保家庭入保捐款。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捐款后,各部门干部捐款相继开展。目前,乌海市民政局共收到全市443个单位15315名干部职工捐款1125万元。随着资金逐步到位,乌海市社保等部门正密切配合开展参保工作,已为3800多户“零参保”特困家庭办理了参保缴费手续,让他们真正过上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据介绍,乌海市共有“零参保”家庭户29232户,占全市全部户数的18.82%,按户计算,乌海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81.8%。
    乌海市另一民生重点工程——采煤沉陷区搬迁建设工程也于近日全面完成,已有3600多户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建设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住宅17739户,实现分配6261户。

    统筹发展中兼顾各方

    “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乌海市市委书记白向群说。乌海市在统筹发展中兼顾各方,社会建设水平快速提升。
  据介绍,近两年乌海市全年财政支出的50%以上用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及社会事业。人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增长12.5%;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400元,增长12.4%。全面落实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
    此外,今年乌海市灵活上调了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还为2.8万多名退休人员人均增加了153元养老金;为全市企业退休人员病亡遗属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增加了生活困难补贴;今年,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及转外就医自付比例由20%降为10%,特殊病种门诊医疗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85%,最高支付限额由7万元提高到10万元;再次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250元,补差标准提高20元,低保对象中的残疾人每月增加50元生活补助;借被列为全区“便民消费一卡通”工程试点城市机会,投入2000万元,将居民医保与一卡通工程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实现参保、缴费、就医、结算及个人帐户的信息化和一卡通……
    在海勃湾区社保大厅,记者遇到了正在办理医保的原破产转制的乌海市酒厂退休人员高东春。他兴奋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我也有城镇职工医保了,一过新年我就能享受医疗报销了。”为解决1.3万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今年,乌海市出台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个人只需缴费5500元就可入保,其余部分由财政补足。
    乌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永亮告诉记者,乌海市正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除启动低保户“零社保” 家庭人员进社保工程外,教育、医疗等一批社会事业配套设施相继开工和投入使用。

    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侯凤歧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乌海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不高,经济增长的效益还没有充分体现到惠民富民的目标上来,比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36.4%下降到目前的27.5%;全市低保人口和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仍有相当数量,占全市总人口的8.3%;文化体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惠及群众的均等公共产品并不多;从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环境质量指数、万元GDP能耗、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指标到“十一五”期末完成的压力还较大……
  侯凤歧说,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探索一种社会保障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增加的长效机制,使“民生为重”不再是一句空洞乏力的口号,而是落到实处的政策措施与财力支撑。过去那样逢年过节送米送面慰问困难户,其目标和对象是随机的、暂时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乌海就是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入手,基本建立起覆盖城镇各类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侯凤歧告诉记者,乌海市今后仍将坚持发展与富民并重,围绕推动民生工作向均衡普惠型转变,继续实施财政惠民、就业利民、产业富民、保障扶民、服务便民等“民心工程”,确保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市人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2011-03-08
· 如何确保民生支出不“出轨”? 2011-03-08
· 民生支出的“纯度”尚需提高 2011-03-08
· “民生财政”是财政本质的回归 2011-03-08
· 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2011-03-0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