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智慧的低效投资看超募之祸
2011-02-20   作者: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大智慧不惜耗费巨资收购的股权,其盈利能力几乎弱到不能再弱,2010年度仅实现净利润30.88万元,净资产金额为1162万元,相比8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增值362万元,年均增值40.22万元(2002年注册),其盈利能力之弱可见一斑。而同花顺上市前的2009年净利润金额则为7473.52万元。由此计算,大智慧此次收购项目市净率高达11.19倍,市盈率更是高达420.98倍,突显了刚从证券市场中跑马圈地凯旋而归的大智慧的“不差钱”。
  大智慧的“不差钱”现象绝非孤立存在,随便翻看中小板、创业板次新股的财务报表,金额高达亿元的大额定期存款比比皆是,而运用超募资金收购关联方劣质资产也并不鲜见,而这些无非都是钱多惹的祸。
  有数据显示,2010年A股全年共计首发上市公司349家,募集资金共计4879.21亿元,其中超募资金2099.67亿元,超募比例为75.54%。2000多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作为中国实力最雄厚钢铁企业宝钢股份,2010年三季度末净资产为1087.25亿元,这意味着证券市场一年的超募资金可以打造出两个宝钢股份。
  如果认为超募之祸只存在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当中,主板发行股票泡沫成分少,则不尽然。统计2010年超募金额排名前10名的上市公司便不难发现,主板发行股票为4只,合计超募100.4亿元,占比为37.39%,中小板和创业板发行股票为6只,合计超募168.09亿元,占比为62.61%。可见对于超募资金的形成,主板股票以其“体积”见长,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则以“数量”占优,二者难分伯仲。
  过大的超募资金直接导致了对应上市公司资产膨胀、体态臃肿,不仅无法帮助上市公司获得更高收益,反而大幅拉低了净资产收益率。尤其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来说,超募资金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拉低效应非常明显(见表2)。
  原本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超募资金的存在体现了市场资金对于朝阳行业上市公司的溢价,类似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商誉”概念,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产物。同时上市公司也可以借助超募资金来增强财务实力,通过收购来兼并同行业竞争公司,增强自身市场地位,本应是“双赢”的结果,也是索罗斯金融反射论的主要推论之一。但是当超募成为一种“习惯”,尤其是伴随着大量上市即宣告破发的现象,高比例的超募便不再正常,而是“癌变”成一种畸形的状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让绿大地成为打击欺诈上市标本 2011-03-23
· 让欺诈上市者直接退市 2011-03-22
· 双汇上市受阻或关停济源公司谢罪 2011-03-22
· 真功夫内乱再起 股东潘宇海称上市计划推迟 2011-03-22
· 绿大地欺诈发行 发审制度缺陷催生造假上市频发 2011-03-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