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两大定价基准油走势背离 国内成品油价格压力骤然加大
2011-02-17   作者:记者 施智梁 付少华/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新华社发
    2月11日,伦敦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达到101.43美元/桶,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收于85.58美元/桶,WTI原油较Brent原油贴水15.85美元,盘中更触及16.24美元的创纪录水平。事实上,这不过是近两个月来国际石油市场两大定价基准油不同走势的一个缩影,Brent持续走高,WTI震荡中下行。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价差在将来或将呈现一种逐渐扩大的趋势。
  《经济参考报》记者关注到国际石油市场两大期货指数的非常规变动,采访了相关的业内人士和石油交易员,发现这种价差背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中美两国进口原油成本的变化,节后极其强烈的国内成品油上调预期或将面临额外压力。

  走势:布伦特WTI价差关系或将彻底扭转

  布伦特原油(Brent)、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分别是欧洲、北美石油市场上最重要的两大基准原油,历史上两大油品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由于WTI原油的品质略好于Brent,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WTI原油价格一般比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高1-3美元。但从2007年开始,两者开始出现布伦特价格高于WTI价格的倒挂现象,而且持续时间不断延长。2007年2月到5月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比WTI原油价格高出6美元;2009年,北海布伦特原油一度比WTI高10美元。2010年4月份开始,倒挂格局再度出现,并在2011年初创下价差纪录高点。
  2011年1月份,WTI3月合约两次冲击94美元/桶未果后,于1月19日调头向下,1月20日最低达到88.9美元/桶。1月27日,WTI3月合约报收85.64美元/桶,比2010年12月30日收盘价90.45美元下跌4.81美元,跌幅5.6%。与WTI走势不同的是,Brent价格不仅没有下跌,而且大幅上涨。2011年1月份,Brent原油3月合约价格震荡上扬,始终在93美元/桶之上,特别是月底,收盘价一度站上98美元/桶,1月27日最高达到98.94美元/桶,与2010年12月30日收盘价92.57美元/桶相比,上涨16.37美元,涨幅17.7%。2月11日,布伦特期货价格比WTI期货价格高出15.85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溢价。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前布伦特原油期货对西得克萨斯原油期货溢价最宽为2009年2月12日的每桶10.67美元。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两大基准油品价差的扭转是两大交易市场原油供需状态、交割方式、交易商成分等深层次因素的反应。
  一位专门从事国际石油交易的中国石油集团的交易员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WTI的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美国市场供需。“这主要与两家交易所的交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洲际交易所(ICE)的Brent原油采用现金交割,无须实物交割,对投资基金更具吸引力,而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WTI采用实物交割,尽管可以用其他原油替换交割,但由于交割库相对封闭,运输问题导致WTI日益沦为美国本土合约,价格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市场供需状态的体现。”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Brent高出WTI每桶10多美元,这一局面在历史上较为少见。一般来说,由于品质的差别,在多数时间里,WTI都高于Brent每桶1-2美元。两者价格关系的扭转更多地反应了美国对石油需求的下降。近几年,由于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受到影响,石油消费量出现下降,特别是由于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取得突破,天然气产量大幅增加,天然气对石油的替代作用开始体现,导致美国原油供应增长超过消费增长,从而出现了两者价差的扭转。尽管两个油品都是定价标杆,反应的不仅是自身的价格,但由于石油运输、加工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原油品种的替代,市场之间的流通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也无法判断两者价差就此长期扭转。
  上述专门从事国际石油交易的中国石油集团的交易员还表示,WTI与Brent价差的扭转,与加拿大到美国的“拱心石”输油管道一期工程于2010年7月份开通有直接关系,该输油管道明显改善美国原油供应状态,导致美国原油库存增加。此外,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部分投资资金纷纷从WTI转向Brent。
  该交易员同时认为,从目前发展趋势看,Brent高于WTI价格的时间在不断延长,价差的幅度也在放宽,价格倒挂成为常态的可能性在增大。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所所长单卫国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2007年到现在,WTI在多数时间内都低于Brent,已经成为常态。这与美国石油市场相对封闭,美国煤层气、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有较大关系。此外,尽管许多油品与Brent挂钩,但其本身产量逐步下降,贸易量减少也使得其投机性增强,走势强于WTI。

  缺位:无定价权中国原油进口受制他人

  因为进口定价方式不同,而导致进口成本相差很大,在这方面,天然气市场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天然气贸易方面,俄罗斯、中东等出口到欧洲、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就远高于美国从加拿大等地进口的天然气价格。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的定价基准不一致。
  美国每年进口大量的天然气,进口天然气的价格主要参照纽约商品交易所天然气期货价格,实质上是由美国资本决定。而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出口欧洲、中国的天然气的定价机制是由天然气出口国确定,执行的是与原油价格挂钩的定价模式。
  近几年,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俄罗斯出口到欧洲、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水涨船高,但纽约天然气期货价格却一路下跌。2010年10月底,纽约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跌破每百万英热单位4.0美元,比2008年的最高价跌去60%,比2009年10月也跌去40%以上,为近几年的最低水平。2011年1月份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依然在4.4美元波动,仅相对于等热值原油价格的30%左右。而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出口到中国、欧洲的天然气大约相当于等热值原油价格的50%-60%,导致俄罗斯出口到中国、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接近于美国进口价格两倍。
  分析人士指出,从我国进口天然气的历史来看,我国进口原油价格高于美国进口价格的局面也许仅仅是开始。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二的石油净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两者进口量都很大,两者原油对外依存度都比较高,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比较中美两国汽油和柴油价格,已经成为习惯。但由于中国和美国在石油领域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差别很大,导致进口成本有明显的差别。进口原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基准油的不同就是直接的体现。
  美国进口原油是按照美国市场上、美国原油品种的价格定价,中国进口原油是按照进口来源国的原油品种和价格定价,价格和定价机制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即使以往Brent低于WTI原油价格,中国原油进口溢价也要高于美国。如果Brent原油对WTI溢价不改变,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高于美国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果真如此,将会出现WTI原油上涨幅度有限,但国内进口原油成本却在不断上升的局面。

  影响:中国成品油价上调增加额外压力

  尽管实货贸易的合同价格与期货价格有一定的差别,但两者期货价差的扭转和扩大,依然对实货贸易,特别是对进口上述油品的国家和地区,以及采用两大油品作为定价基准油的其他油品的实货贸易,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原油进口的影响意义深远。分析人士指出,近期这种负价差扩大会加大中美成品油的价差。
  按照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体系,大部分出口到美国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为基准油进行定价,也有部分采取指数定价的。非洲、俄罗斯、欧洲等出口到中国的原油则以Brent作为基准油进行定价;中东等地出口到中国的原油以阿曼原油为基准进行定价。因此,Brent原油价格走高将直接增加了中国进口原油成本,而WTI原油价格的变化则对中国原油进口影响有限,但对美国进口影响较大。
  目前,中国从非洲、俄罗斯、地中海、北海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原油均以Brent原油作为基准油进行定价,占中国进口原油的比例大约在45%—50%,而以WTI作为定价基准油的进口占比较少。如果Brent原油的价格长期高于WTI原油价格,而且价差扩大,将导致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明显高于美国。这种倒挂的价差拉大或许会给国内上调成品油价格增加额外压力。
  金凯讯石化财经总经理张魁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Brent原油走势明显强于WTI在很大程度上与中东局势有关。中东局势紧张对Brent原油的影响要大于对WTI,导致价格倒挂且幅度加宽,这一价格关系对中国原油进口不利。
  “本来欧洲、中东、非洲等出口到亚洲的原油的价格一致比美国高,两个期货市场价格的倒挂将使得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进一步高于美国,也会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难度加大。因为一般消费者对原油贸易的定价体系不了解,不会比较原油价格,只会比较成品油价格。比如,据我们估算,从2010年12月22日国内调价日到2011年2月8日,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市场猜测为国内成品油跟踪目标)原油平均价格上涨幅度10.32%。但同期WTI原油价格却从每桶90.50美元跌至86.94美元,下跌3.9%。此时,是否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将成为两难的选择。”张魁宽表示。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杨玲认为,两者价格关系的扭转,尽管是市场交易的结果,但反映出两者对市场因素反映的差异。Brent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洲市场供需和投资资金风险偏好,受欧洲、中东等地缘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较大。而WTI则更容易受美国当地供需的影响,特别是美国进出口数据、库存数据等方面的影响,与全球石油市场基本面的变化关系日益弱化。“我们预计,纽约WTI原油与伦敦Brent原油的价格将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负价差,不排除两者价格关系彻底扭转的、价差进一步扩大的可能。类似天然气进口贸易因定价机制的不同导致进口成本不同的局面或将在原油进口中体现。”
  杨玲同时指出,Brent原油价格高出WTI原油价格的额度越大,中国与美国原油进口成本差别也会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难度。这种局面的出现,为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平添了额外压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成品油调价窗口或再启 2010-11-23
· 商务部要求各地保障成品油供应 2010-11-23
· 成品油调价预期现分歧“柴油荒”有望缓解 2010-11-22
· [关注]网民呼吁严格执行成品油定价机制 2010-10-27
· 棉糖成品油全线涨价 2010-10-2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连续降雪相当于一次加息·[思想]从进口产品量价看结构优化紧迫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