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民工荒 慌什么?
2011-02-16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民工荒”又来了,“民工荒”荒在哪?
    记者:现在缺多少人?
    何正品(浙江佳都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缺2000多人。
    解说:今年“民工荒”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春节假期刚刚过,我们送走了一个创记录的春运返乡潮,同时在东部沿海地区也迎来了今年的民工荒。一些东部的企业,甚至把车就直接开到了中西部地区,争抢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民工荒”是不是又来了?最近这几年,每年的年初,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新一轮的“民工荒”真的是又来了么?那么这个民工荒,对于进城务工的另外一些农民工,对他们来说,工作会是不是要好找一些了?更容易一些了呢?一年比一年加剧的民工荒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将就此展开梳理和评论。
    今天的两位评论员是马光远和张鸿,同时也希望大家参与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相关的一些新闻背景。
    解说:破五刚过,初六凌晨,夜色中行驶的是从上海出发的大巴车,今年上海出动近400辆大巴车赶到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来接农民工,包下这些车的是上海的多家企业主。位于上海嘉定区的杰蒂玩具厂,以前最多时有1300多人,由于招不到工人,工厂规模已经缩减到了300人,用工荒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多个城市上演。
    招工单位工作人员:感觉蛮难招的,反正不好招。
    何正品(浙江佳都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工厂满员是2600人。
    记者:现在缺多少人?
    何正品:现在缺2000多人。
    解说:在广东肇庆长途客车站,月薪2000到3000元,享受50%伙食补贴,每月休息四天,这样的招工广告随处可见,不少企业将招聘现场直接搬到了火车站。
    招聘企业人员:尽管提高了待遇,去年从两千,两千五提到三千,一样招不到人。
    解说:而浙江德清县更是主动出击,组织当地五家企业赶到贵州来招聘。
    刘诗明(应聘人员):大老远从浙江赶过来,比较有诚心,而且也为我们这些想找工作的人,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解说: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农历正月初九,在不少百姓眼里,被认为是一个利于出行的吉利日子,也成为每年春节后农民工外出打工的高峰时期,不过,今年出现的新情况是成都、重庆、湖南、武汉等中西部城市也加入到了争抢农民工的队伍中来,他们要留下当地的农民工在家乡打工,在湖南日前组织的2011年产业转移来乡企业专场招聘会,节后陆续在长沙、衡阳等九个城市举行,招聘会的主题是,务工不必去远方,回乡建业创家业,希望能够留住返乡过年的农民工。
    用工荒为什么会年年荒?今年出现的新动向,谁又该为用工荒而心慌?
    主持人:确实今年这个用工荒有一点新的动向,比如说一提到用工荒都会说你看谁谁谁把大巴都开到了家门口了,怎么怎么样去跑运输了,那今年这个农民工的用工荒是不是来势比往年更凶猛一些呢?或者说它有什么样新的特点?
    张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日观察》开播三年多来,这是第四次做用工荒的节目,只不过这两年可能和往常不同的是,它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因为从2003年,2004年的时候其实关于用工荒就已经开始广泛的讨论,那个时候还局限在什么呢?就是到底是长三角抢了珠三角的人,还是珠三角抢了长三角的人,现在这一次不同在,就是沿海到内地,就是东部到中西部去抢人,但是中西部现在不愿意放人,比如说你看媒体广泛关注就是浙江要去重庆要农民工,说你们能不能多派点务工人员,但重庆说我们自己现在要留人。
    主持人:自己还要留人。
    张鸿:四川,你老家四川,有春风卡,就是农民工可以有各种的这种好的待遇什么的这种,就用权利、用待遇来留人了,我的老家安徽,很多地方是把浙江的企业,比如说造鞋企业引到了我们那,所以他在那,在本地就可以留下来干活了,所以他也在留人,那你那边再把大巴开到门口的话,可能拉起来就很困难,所以我把它总结为,就是中西部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和东部缓慢的经济升级之间的矛盾。
    主持人:其实我在想,今天这个话题对于我们三位来说是一个比较愉悦的话题,因为我是四川的,张鸿是安徽的,马博士是甘肃的,我们这都属于中西部地区。
    张鸿:都是劳务输出大省。
    主持人:对对对。
    马光远:我们是输出的。
    主持人:对。
    马光远:这个我觉得张鸿最后一句话说的非常对,就是如果我们总结今年的民工荒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西部加入了争夺,西部原先是输入的。
    张鸿:输出的。
    马光远:哦,输出的,现在成了一个用工需求量比较大的地方,当然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产业的转移,就是说东部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一些产业转移到了西部,从去年开始,国家做出这么一个战略以后,这个转移的应该说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我们看到,东部仍然保留有这么大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一些产业,所以现在争夺的主要的战略争夺点在什么地方,就是那些附加值比较低的,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想涨工资涨不上去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跟西部这些劳动力的一个争夺,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特点。但是这个特点我觉得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可能是一个,应该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事,好在什么地方,就是说,如果这个争夺,我们假定这个争夺本身是“真枪实弹”的,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说媒体爆炒出来的一个虚假的繁荣,那么意味着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民工有了叫价的一个资本,有了议价权,就在整个劳动力的市场上,他第一次从一个非常被动的一方,从被人选择的一方成了选择方。 
    主持人:那我们刚才说了,农民工是面对着来家门口接的大巴也不上车了,可以不走了,那其实对于这个现象可能这个企业他会着急,毕竟企业是要用人的,面对这个现象企业又有什么样的办法呢?或者说他们用了什么样的新招呢?我们现在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解说:今年企业招工开出的薪资大体是个什么水平呢?在广州市的人力资源市场,有不少从外省千里迢迢而来的应聘者,他们看中的是这里机会较多,但一些中小企业开出的薪酬待遇让一些应聘者并不感冒。
    钱江土:工资都写的是1500元,1300元,1200元,2000元,我想找工作(时间)是13个小时,工作就包住包吃,(工资)大概3000元差不多。
    解说:走了一圈,老钱无奈下决定降低工资标准,他终于找到了一家薪酬待遇比较满意的企业,可是企业方又不愿意了。
    企业招工人员:木工最起码要两三年以上经验,你做了一年的木工,技术不是很好。
    解说:务工人员希望企业给出更高一点的工资,而企业希望用较低的工资找到技术过硬的工人,当二者需求错位时,招工难和就业难矛盾就显现出来。
    与中小企业的招工难相比,大型企业的情况要好一些。
    日前在浙江义乌的企业招聘点上,今年浪莎将工资提高了20%以上,而各个工种的工人,仅保底工资就达到了2000元,目前企业招到的工人已接近预计招工量的一半。
    王磊(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我们现在差不多一千人了,就是说所有的新员工差不多有1000人了,相比较来说,我们待遇各方面比起同行业都要高的,我们这个占了优势的。
    解说:大企业招工相对容易,除了工资高,最大的原因就是福利待遇稳定,在义乌,大的加工厂比较少,小加工厂,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一些小的加工厂为了留住工人,有的会甚至采取压扣员工工资的方法,而大型企业、制度、劳动合同比较完善,福利待遇稳定,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大都愿意选择去大企业工作。
    主持人:刚才两位都谈到了今年的一个新特点,就是农民工可以主动向资方说不了,我可以提这个用工的条件,福利待遇等等这一切,但其实我注意到有这样的一个数字,就是中国的农民工的总量是2.4亿,也就是说从总量来说,它不是说是……
    张鸿:还是供大于求的。
    主持人:对,它是一个供大于求,他的人数还是很充足的,那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的农民工,车开到家门口了,我还要跟你说不?
    张鸿:这个刚才咱们新闻里已经说了,它其实是有一个结构性的一个矛盾,现在其实奇缺的是那种短工,或者低端的那种劳动力,而那种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签了长期合同的,过完年以后肯定,现在都已经在上班了,所以今天我们的微博发出去,题目发出去以后,联系了很多网友,有好几个都是,他在办公室上网,但是他也是农民工,受过一些相对来说好一点的教育,而且和企业签着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一个合同,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说,就是说那些低端的,现在大城市,对他已经吸引力不够大了,为什么呢?因为那里面,就是你原来他可以忍受的那些,比如说不平等的待遇,还有就是说他的收入水平,已经和他家里的这个成本不匹配了,比如说现在我们中西部的这些很多地方,他自己在那个地方,包括二线城市,现在二、三线城市其实外出打工的更多,这些地方他的收入水平一个月可能拿一两千块钱,两三千块钱,但是他成本没有那么高,但是到了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那边,他可能看上去有个三千块钱起,或者2500块钱起,但是这个起你就不知道是多少了,但是他的长期的保障还不如他在家里待着,这个家里成本很低,所以而且现在是这样,就是说他在家里打工,离家近,幸福感强,稳定感强,所以有一个网友就给我写说,说我看到那些企业他写五千,如果要是他真五千,能保证一年。
    马光远:两年。
    张鸿:我肯定去,我肯定去,别说什么缺民工,但是我可能去了以后他明天没货了,他没订单了,他就把我开掉了,所以这种没有安全感,导致了大家对这个长期的这种不信任,所以我就把它总结成什么呢?就是家乡不断增长的一个稳定感,还有一个幸福感,和大城市不变的漂泊感和不稳定感之间的矛盾。
    主持人:所以相对也有了一个取舍。
    马光远:事实上从总量来看的话,不应该出现民工荒,因为我们的劳动力的总量是够的。
    主持人:对,够的。
    马光远:但为什么出现?我觉得我们长期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工的待遇问题,所以我看到网上有一个评论,说你给一个县长,你一个月给1300块钱的话,也会出现县长荒,对吧,我觉得这个说的是非常实在的,也就是说归根到底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因为待遇差,当然这个待遇差本身在以前你是无所选择的,因为农村的很多政策我们知道以前并没有到位,农民的收入是非常低的,他只有出来,但是现在,他的选择面多,我们不是说农民工的总量减少了,供应减少了,而是说他的选择多了,比如说我可以选择在农村,因为我在农村的话,我也有很多选择,我可以选择在西部,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由于中国经济总量扩大以后,事实上给大家提供了很多选择的机会按。比如说去年的时候,那么有很多搞物流的,快递的,传出说快递一个月的工资能达到两万块钱,那么这种选择本身意味着对农民工来讲,第一方面即使我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也有很多的选择,我也有很多的机会选择,我也有很多的去向的选择,这个我觉得归根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经济增长的成就,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的机会,这个机会本身事实上就是一种竞争,就是一种倒逼,所以这种倒逼我们看出在当前的情况下,之所以出现农民工,之所以出现民工荒,最大的根源还是待遇差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不过我们看到的是现在农民工可以对这1000多块钱的待遇说不了,我可以不去了,这个可能也是时代的不一样,可能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办法说不,因为生存很需要,但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真的也是可以说不了,就是说我不是说要找活路,这是涉及到一个出路的问题,所以一年比一年,来势更凶猛这个农民工。
    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的观众朋友们,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观点。
    我看到这样一位朋友呢,他就说“用工荒的存在首先跟福利待遇有关,过去靠低工资来发展企业的经济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用工荒其实也是在教育企业廉价的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目前农民工队伍当中的技术人才最紧缺,企业发展不能做短期的打算,产品技术管理要向高端发展。”其实也是要给农民工一个稳定的。
    马光远:身份上的待遇。
    主持人:一个稳定。另外一位就说“农民工离乡辛苦打工一年赚来的钱遇上通胀带来的物价飞涨,再加上家庭方面的开支所剩不多了,如果能在家门口能找到工作,谁愿意背井离乡。”这也是一个现实。
    那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不愿意去,另外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那么农民工的用工荒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期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稍候继续梳理和评论。
    解说:农民工为何具备了议价诉求能力?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如何让农二代顺利进城?《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了这个用工荒,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另外一方面就是农民工可以对资方说不了,这其实已经充分地显现说明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期,那么对于这一点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评论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一些报道?
    解说:用工荒是好现象,说明中国产业正在转移,说明目前对农民工极端不利的恶劣环境有了改变的希望,说明前两代农民工无法受到教育,代继传递的贫穷有可能得到扭转,这是美日经济新闻援引叶檀的观点,她认为“中低端制造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是大势所趋,是全球战略转移的成果,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将工厂开到家门口。2010年,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大搬迁就是象征性事件”。
    提升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应对新型岗位对用工技能的要求,让农民工做得好,留得住,一些地方也在探索,上海就出台新政策,让农民工在职业技术培训上和市民享受同等的300元补贴,去年上海对农民工进行了11万人次的职业技术培训,今年这一范围将扩大到50万人次,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部分企业招工难和总体上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相互交织,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新华社文章,化解用工难题,打破信息壁垒,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更需要创新性的做法,有关职能部门需要走出办公大楼,深入企业,农民工居住区等基层一线,掌握一手的就业市场信息,同时不断创新方式和方法,提高就业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让劳动力供需双方充分对接,记住农民工兄弟充分就业也解企业用工燃眉之急。
    企业面临用工荒,大学生则面临就业难,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并存,这个尴尬也需找到答案。
    主持人:我注意到在不久前,这个人保部的副部长杨志明他是这么来说农民工的一个分析,现状,就是说现在70%的农民工他们其实都是80,90后。
    张鸿:对。
    主持人: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是拉着拉杆箱进城的,而他们的父辈是拎着编织袋。
    张鸿:蛇皮袋。
    主持人:就是俗称的蛇皮袋进城的,所以他们的诉求是完全不一样的,那照着这样的诉求,或者说这样的一个传承,或者年龄的一个变迁,那现在农民工荒,这个用工荒可能不是一个“荒”字的问题这么简单?
    张鸿:对,我觉得他不管是用蛇皮袋,还是拉着拉杆箱,其实人在这社会上生存,包括你出去务工,都有一个需求,这个需求叫成就感或者幸福感,马光远刚才说,说咱们都是从外地然后到北京来务工的,对吧,那成就感怎么体现呢?我们在电视上一说说话,哎,家里人觉得挺好的,这就是成就感,那第一代拿蛇皮口袋的这些人,他怎么获得成就感呢?他就城里是能忍受那个困难的,怎么获得成就感呢?他回家买房,回家买地,回家盖个小洋楼,他成就感就有了。
    马光远:还系个领带回去。
    张鸿:对。,但第二代很多本身就不在农村出生,他可能就在城里,城乡结合部,然后他没有地方能够展现自己的这种幸福感,他没法获得,他在城里不是城里人,回老家不是老家人,但是他又因为年轻一代,所以他又有新的需求,什么需求呢?比如说持续发展的需求,自己能不能有更好的这样的一个发展机会。
    主持人:同样他对未来也有需求。
    张鸿:对,然后子女的教育需求。
    马光远:他有梦想。
    张鸿:包括这种情感需求,第一代他可以和家人分离,分离年底回家的时候,他很幸福,全村人都看到他挣了钱了,对吧,第二代怎么办?第二代他就不愿意和家里分离,不愿意有那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所以他现在他户口又在老家,所以现在问题就是,他在哪能更有幸福感,这是一个选择,包括社会保障,在老家现在农村的社会保障现在越来越多,城里呢不认可他,如果在企业的话,这个社会保障可能转续期间又有困难,所以,那在大学生都普遍现在开始,已经开始做出什么逃离北、上、广这种举动的时候,那这些人,这些年轻人离开最大的这种城市,去二三线城市或者去他的老家,那是必然之选。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幸福感,我就很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四川有很多人出来打工的,现在不像原来那么多了,为什么?
    张鸿:他不积极了。
    主持人:经过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后,面对过生死了,知道什么是快乐的。
    张鸿:尤其是四川,四川成都,成都说现在已经没有农民工的区别了。
    主持人:对,没有。
    张鸿:农民就是个职业,工人就是工人。
    主持人:加上政策也好了,所以日子也过得也不错。
    马光远:所以这个毫不客气地说,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农民工来讲,农民工已经走在我们时代的前面,走在产业转型的前面,走在很多人观念的前面。前两年的时候,地方开“两会”的时候,不知道你们两位关注到没有,老是有地方上一些企业家的人大代表,叫废除《劳动合同法》,取消最低工资保障,特别是2008年的时候,叫嚣的是最厉害的,对吧,那个时候他们有底气,因为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等等,他们认为,你首先有一份工作就不错了,你还要求那么高。我觉得这个观念本身真的贻误了我们经济转型的大计,我们这么多年为什么经济为什么不转型?就是因为依赖廉价劳动力模式,但是到经济的蛋糕做大以后,大家有了很多机会以后,农民工已经过河了,那些企业家还在假装摸石头,还在假装不懂,认为农民工还是原先的农民工,事实上第二代农民工不仅仅要求待遇,他们是完全的一种全新的一种生活的理念和观念,他们有很多的选择,我们从身份上来讲的话,第二代农民工可能还是农民工,但是有相当多的80后的农民工已经把自己当成城里人。
    张鸿:主要是他们对自己权益的认识也和城里人是一样的。
    主持人:对。
    马光远:所以我觉得对于第二代农民工来讲,如果说真的这么多年,我觉得中国经济在转型方面,走的比我们预料的要慢,比我们期待的要慢,但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这种力量本身自发的推动,我觉得可能能把中国经济的转型的路往前推一大步,这个转型本身对于中国来讲的话,我觉得是一件大好事,所以今天的这个,以前2002年到第一次出现民工荒的时候,我也很慌,但是今天出现农民荒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
    主持人:你很期待。
    马光远:是推动产业转型的一个最重要的力量。
    主持人:而且一定还要加上一句,是他们的觉醒唤起了我们的觉醒。
    马光远:对。
    主持人:好,现在就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又怎样的观点和建议。
    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今年用工荒它比原来的程度要深,那如果是照着这样的一个趋势演变下去的话,那恐怕明年就会更加厉害,应对之道,从总的来说,工业方面,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可以释放出一个工资上涨的空间,很多企业通过使用现代化设备,劳动生产力提高了以后,他也用不了那么多工人,而农业那边使用了现代的设备,它劳动生产力提高,它可以释放出更多的人来,所以两个方面都是建筑在现代技术继续的大规模的采用,产业都升级,都走向现代化,这样的话劳动力的供求在一个新的技术基础之上,可以达到一个新平衡,这个过程实际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个我想未来十年,应该达到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
    张车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让农民工能够融入城市,稳定的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只有这样的话才会能够给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劳动力供给的来源,才会避免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都会出现民工荒的现象。从企业上来讲的话,首先要从工薪的待遇方面,要给一个比较好的,比较公平的对待,同时企业要积极的为农民工缴纳各项的社会保险,那么对于政府部门来讲,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的,社会的保障等等,都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要让他们成为当地的居民,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当地的公共服务,能够享受到当地的社会的保障,当地的教育的资源,当地的医疗的资源,像住房问题应该充分的考虑,应该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住所,给他们提供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的一些保障。
    主持人:现在呢我们要请我们演播室的这两位评论员来转换一下你们的角色,你们两位一位就是面对农民工这个用工荒的农民工,一位就是,也是面对用工荒的企业的一方,可以说是资方,你们俩分别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或者是态度来面对现在来势凶猛的用工荒?
    张鸿:我要是企业很简单,我加钱不就完了嘛,加钱,但是我那个微博上有一个网友说,说你企业现在没法加钱,因为你成本,你什么税费什么的,你根本加不起,为什么内地,中西部他招商很多企业过来他能够加钱,能给企业加钱,是因为在招商的时候,一般来说,内地的中西部的这些城市会给他减税,所以如果我是这个企业的话,那我就首先要求,我说我能不能加钱,我看看我的财务能不能加钱给工人,如果不能的话,那我就要求政府能不能给我减点税,对吧,减点税,如果真的影响了咱们当地经济的话,那咱们减点税不就完了。
    主持人:至少我把农民工的用工待遇提高了,是吧。
    张鸿:对,所以在我看来其实没有那么荒,如果真荒的话,企业和地方政府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住人的。
    主持人:好,现在农民工您说话。
    马光远:我觉得如果我作为一个农民工,当然是第二代的,80后,90后的农民工的话,我未见得首先看最好的待遇,我可能想选择一个能够长期满足我的理想和愿景的这么一个企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春节楼市有点“冷” 2011-02-11
· 今日观察文字稿-又加息了 2011-02-11
· 今日观察文字稿-2010:世界金融新秩序 2011-02-09
· 今日观察文字稿-2010:直面不平静的地球 2011-01-28
· 今日观察文字稿-2010:世界造 中国造 2011-01-2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连续降雪相当于一次加息·[思想]从进口产品量价看结构优化紧迫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