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期1月CPI涨幅再创新高
专家认为,多重因素使CPI上涨面临长期压力
2011-02-10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央行8日晚间宣布加息,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市场预期,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幅度可能超过去年11月份的5.1%,再次创出本轮通货膨胀周期新高。有专家认为,多重因素使CPI上涨面临长期压力,应该调整大家的预期,不要过于恐慌,以后增幅达到3%到4%是正常的。

  假日消费推高1月CPI

  市场机构多数预测1月份CPI涨幅再创新高,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南冻北旱”和春节假日因素。
  当前“南冻北旱”的异常气候无可避免的对我国农产品价格造成了影响。同时,去年和今年春节的错位同样会推高CPI。广发证券表示,今年春节在2月3日,春节因素对CPI的影响将提前到1月份,这使得今年1月份的CPI环比可能会达到1%左右甚至以上。由于去年春节在2月14日,春节因素对CP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月份,去年1月份CPI环比只有0.6%。因此,今年1月份CPI同比突破5%,甚至可能再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从记者收集的预测数据来看,几乎所有机构都预测1月份CPI涨幅超过5%,大部分机构认为涨幅超过去年11月份的5.1%。预测较高的如中投证券认为涨幅达到5.5%,中信建投证券预测达到5.6%,东方证券甚至预期同比增幅会高达6%。

  干旱推升粮价上涨预期

  不可否认,短期因素是推高1月份CPI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北方旱情可能对粮食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助推人们对未来的通胀预期。
  据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目前,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河南大部、山东大部、苏皖北部达重旱或特旱等级。更严重的是,“2月份,华北、黄淮等地气象旱情可能持续。”陈振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从实际影响来看,此次干旱对粮食产量很难说有多大影响。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郭天财表示,近日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对当前冬小麦苗情进行了会商,认为由于前期整地播种质量高、底墒充足,旱情对小麦越冬尚未造成严重影响,总体苗情好于去年。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2009年我国小麦主产区旱灾更为严重,然而当年小麦整体增产,且小麦主产区的单位亩产还略有上升。
  “但与2009年不同的是,当前市场资金充裕,商品价格上涨的环境已经形成,市场投机性明显较2009年增强。对于粮食这种几乎无需求弹性的商品而言,一旦有相关催化因素,就容易形成价格上涨的预期。”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张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据东海证券分析,黄淮海流域是我国冬小麦唯一的主产区,河南、山东、河北的冬小麦产量位居全国冬小麦产量的前三名,其产量之和超过全国的一半。据其测算,如果旱情持续使得当前的灾情得不到有效缓解的话,干旱可能会导致三省冬小麦减产2.12%,全年小麦减产2.02%,夏粮减产1.88%。
  有机构预测,虽然受益于国家储备粮的调节作用,即使未来减产,我国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粮食供需缺口,但是干旱导致的某些品种的短缺以及区域间供求的不平衡,有可能对价格带来一定的扰动,预计小麦价格会因旱灾在原有价格上涨趋势上增加2.09%左右。

  CPI上涨压力或长期存在

  专家认为,说物价问题复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多种因素交织在了一起。如果说假日是短期因素,干旱是突发因素,那么还要注意当前中国还面临着推动物价上涨的多方面长期因素。
  首先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长期化。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日前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农产品价格都将呈刚性上涨趋势,我们必须逐步适应这种趋势,也就是说作为消费者,要慢慢适应食品价格的上涨。”
  其次是劳动力成本逐步上涨。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近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现在存在的通货膨胀是一种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这增加了做好抑制通货膨胀工作的难度。要解决成本推动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所以要有长期的准备。
  再次,美元持续贬值导致流动性过剩。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为了进一步拉动经济复苏,美国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持续贬值一方面推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中的购进价格指数在2010年下半年以来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让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使国内流动性依然保持较为宽裕的局面。
  最后,通胀压力向非食品领域传递。据海通证券统计,2010年9月至12月,非食品价格对CPI环比贡献率分别为33.4%、42.1%、37.5%、40.1%。“未来通胀的压力会是核心CPI上涨,食品价格容易控制,非食品价格上涨是难以控制的,非食品价格占权重的66%,这块上涨是刚性的。”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李迅雷表示,应该把通胀看成长期问题,调整大家的预期,不要过于恐慌。中国CPI上涨的长期压力是存在的,以后增幅达到3%至4%也是正常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欧元区1月CPI升幅超央行目标 2011-02-01
· 中金公司:1月CPI预计5.5% 2011-02-01
· 去年CPI上涨七成因食品价格上涨 2011-01-30
·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一季度CPI涨5% 2011-01-27
· GDP增长10.3% CPI上涨3.3% 去年经济展露“姣好”面容 2011-01-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