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市场驱动 打破科研机构“闭门造车”
2011-01-19   作者:记者 张舵 陈钢 蔡玉高/北京 西安 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调动科研机构转化技术成果的积极性,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前提。专家建议各级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应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整体目标立项,构建企业为主的应用研究投入体系,从而全面打破科研活动“闭门造车”的状况。
  
  立项 变“学术思维”为“市场思维”

  专家认为,某一个应用技术项目应不应该立项、立项时机是否恰当、应该投入多少经费,这些问题企业往往比专家更清楚。在科研项目指南的确定和立项评审中,让相关领域有代表性的企业负责人有更多的发言权,可以减少“学术思维”主导带来的立项误区。

  目前我国各地许多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确立,大致要经过征集建议、发布项目申请指南、科研机构或企业申报、专家评审4个环节。北京大学教授周治平、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市场总监张建宁、北京网秦天下科技公司首席运营官史文勇等人认为:这种立项体系,表面上看是公平、公正的,但因为“裁判权”主要掌握在专家组手中,专家可能在技术上是权威,但在市场应用的判断上未必很准确。因此,科研立项的主导思维很大程度上还是“学术思维”、“专家思维”,缺少“市场思维”。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市场总监张建宁说,在我国通信行业,华为、中兴、大唐电信公司参与、甚至主导了很多科研项目,使这些项目较快地进行了市场化应用。比如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标准TD-SCDMA的研发和运用,由大唐电信公司牵头与17座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实施,使这一技术比较顺利地进入了应用领域。
  改变科研课题“单打一”,也有利于科技成果价值的实现。专家指出,一个产品的研究,往往包括多项科技成果。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改变目前科研项目大多以单个环节、单项技术指标立项的办法。
  据记者了解,《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这种方式有效地改变了课题研究的分散性、割裂性,应该推广到所有应用研究的立项当中。

  投入 变“重应用”为“重基础”

  政府加大科研投入是件好事,但目前政府投入有“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的倾向,使应用研究的“皇粮”增长过快,不利于调动科研机构“眼光向下”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不利于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00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达到4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国家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了1.54%,较前些年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国家科研经费的增长,有充足的项目可以申报成功,实验室就缺少把技术转移出去、面向市场谋求科研经费的压力和动力。记者了解到,因为这个原因,许多高校往往组织“很强的班子”跑部门、争项目,但对外技术转移工作却十分薄弱。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张炜说,美国高校基础研究的经费比重在2/3左右,我国政府投入高校的研究经费中,基础研究的比例远远低于这一比例,应用研究经费比例又远远高于美国高校。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周治平等人认为,国家科研经费增长的同时,应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研究,或者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引导,从而让企业成为应用技术研究和转化的主体。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公司总裁助理周昕、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杜进平等企业负责人反映,目前政府部门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更愿意给高校、科研机构,一大原因是它们属于科研、教育系统,即使项目失败了大家也没责任,但如果项目给了企业,会有更多的“责任风险”。
  杜进平说:“为了让科技投入更有效,应该打破这种思维方式。因为客观来讲,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往往高于纯科研机构。”
  “没有市场前景的技术研究,企业一般是不会做的,如果让更多的研究机构‘为企业打工’,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西电电气公司科技技改部副部长何利利说。

  驱动 从“找部长”到“找市场”

  在我国,最近十多年来,应用型科研院所大多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从“找部长”到“找市场”,实现了科研与市场的对接。但很多政策的规定过于笼统,科技成果转化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障碍。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曾出现科研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严重问题,原因主要是:根据当时美国法律,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所有权归联邦政府,大学等科研部门没有转化的动力,而且联邦政府的技术转让非常复杂。直到1980年,美国联邦政府拥有2.8万个专利,而用于生产的仅占5%,高校每年获得的专利不到250项。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美国从1980年到1987年出台多项法案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核心法案是《专利与商标法修正案》(即《拜杜法案》)。这一法案规定,联邦政府资助大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所有权转移给大学,政府不享有直接回报。此举促成了“硅谷”等一批以高校智力资源为依托的高技术产业新城。2001年,美国高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4000多项,转让费10亿美元,企业对高校的科研资助,也从1985年的6.3亿美元,提高到22亿美元。
  在我国,最近十多年来,应用型科研院所大多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从“找部长”到“找市场”,实现了科研与市场的对接。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江安说:“改制以来,我们既是科研院所,又是科技企业,科研活动都是面向市场的,转化率可以说是100%。”
  西电电气公司科技技改部副部长何利利说:“科研院所改制的效果说明,科研机构从事的应用型研究,要真正实现价值,就应该真正以市场为导向。”
  我国1996年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9年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2002年《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等,出台一系列措施,激励广大科技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但很多政策的规定过于笼统,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北大科技开发部部长姜玉祥说,高校在落实这一规定过程中,就面临程序太复杂的障碍,科研人员或学校若想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合作,从专利技术评估到领导签字,再到走完财务部门审批及招拍挂等一系列程序,耗时长、效率低。
  比如北大曾执行过一个人工耳蜗的科研项目,是中国和古巴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北大把这项项技术进行评估、报批、知识产权转移等手续办完,程序走了近半年时间。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侯义斌、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永进认为,我国应考虑制订专门的《技术转移法》促进高校转移技术,还应该对已有的相关法律进行梳理,对不能有效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规章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程序应该简化甚至取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山东成立科研机构专门研究---驴 2008-01-18
· 国家级科研机构将在重庆建软件基地 2007-11-12
· 欧盟将在2011年投资大约64亿欧元用于科研和创新领域 2010-07-20
· 欧盟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科研和创新年度投资计划 2010-07-20
· 央企重组四大思路 科研院所入局成新看点 2010-07-0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全球经济失衡下的中国再平衡战略·[思想]“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立法解读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