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与沉淀 中国企业经历成长"阵痛"
2010-12-30   作者:记者 侯云龙/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资料照片

    发改委为“十二五”规划网罗民意,上海曝光违法网民黑名单,腾讯和360之间的史上最大“不兼容”事件终于出现转机……网民的吁请异口同声:网意需要重视,权力当有边界。新华社发

    国美内斗、蒙牛诽谤丑闻、3Q大战……一场场突如其来的商战,如同一部部充满悬念的电视剧,每一个主角背后都有着让人嫉羡的传奇故事,每一次交锋都隐藏着宏大商业抱负和狡黠智慧,每一个结果被揭晓的时刻都变得惊心动魄又回味悠长。但当一幕幕大戏渐渐落下帷幕,一个迟到的问题,让所有人都无法回避:中国企业的企业行为为何变得如此浮躁?
  
  “浮躁”也许是对当下中国企业行为最恰当的诠释。无论是公司治理结构、竞争策略,还是企业责任、营销手段,似乎一夜之间全出了问题。或许这是经济转型期内,动荡的外部环境给企业造成的阵痛,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自身的躁动,使这种阵痛变得伤及筋骨。在找到标本兼治的办法前,“沉淀”注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课。对企业成长的反思,也许并不能帮助企业立竿见影地走出困境,却最终能让企业重新找回迷失的自我。

  野蛮的成长

  在经历了30多年粗放式发展后,中国企业正酝酿着全面转型。但长期不健全的市场环境,让中国企业在肆无忌惮地发展的同时,迟迟找不到转型的节奏。于是,面对日趋完善的法规、日渐成熟的市场、日益稳定的行业格局,中国企业的发展开始找不到方向。

  国美电器正是在粗放式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黄光裕和国美,在没有市场规则、缺少竞争对手的环境中攻城略地,迅速完成了惊人的财富积累。简单粗暴的公司治理结构,一度是公司发展的优势,然而,是“内伤”总会爆发,国美团队最终“迎来”了2010年的年度内斗。
  2010年5月11日,黄光裕夫妇在国美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连投5项否决票,导致委任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等3名前任董事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未能通过;8月5日,国美宣布起诉黄光裕并索赔,黄光裕和陈晓为代表的国美管理层矛盾就此公开化。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双方围绕国美的控制权你争我夺。9月28日,国美举行特别股东大会,最终的投票结果,黄光裕享有大股东地位,陈晓保住董事局主席的位子,贝恩坐稳了管理层;但之后各方围绕国美上市门店去留以及陈晓地位等问题,展开新一轮暗战;12月17日,国美特别股东大会选举邹晓春和黄燕虹作为黄光裕一方代表进入董事局,这场争端逐渐归于平静。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类似国美这样的上市公司,不光要完成从家族企业到公众公司的形式转变,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运营和管理。但这些在业绩面前,曾经被忽略不计。
  相似的问题也出现在蒙牛。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蒙牛在缺少有力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早早完成了在市场上的初步扩张。随着市场日趋饱和,以及行业竞争加剧,蒙牛虽然感受到了压力,但却发现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没有完全建立。于是,在争夺市场份额的“惯性作用”下,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10月20日,呼和浩特警方公布消息,伊利“QQ星儿童奶”遭恶意攻击一案,是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策划所致;10月24日,涉案的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公司郝历平、赵宁和马野4人被批捕。
  尽管蒙牛对外宣称,这一事件属于安勇的个人行为,但外界却质疑,如果不是蒙牛一味追求市场导致竞争方式出了问题,旗下员工怎敢擅自导演一切。
  和蒙牛伊利间的恩怨不同,腾讯和360两者之间的业务本没有交集。也许是在市场格局未稳的年景里成长得太过顺利,以至于两家企业根本就没有想过“市场策略”这样的问题。于是,两家本可以不断创造出各自蓝海的企业,却在产生摩擦时,选择了“硬碰硬”。
  中秋节期间,腾讯推出安全软件“QQ电脑管家”,其强大的功能直接威胁360在安全领域的生存地位;9月27日,360发布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并称QQ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10月14日,腾讯宣布起诉360不正当竞争;10月29日,360推出“360QQ保镖”,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文件、防止木马盗取QQ,以及给QQ加速、过滤广告。对此,腾讯反应强烈,称此举属于“外挂”行为;随后双方你来我往,以公告形势展开对攻;11月3日,3Q大战全面爆发。腾讯公开信宣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随后工信部和公安部紧急介入,双方才逐步达成和解。
  正如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贸所说,国美内斗、蒙牛丑闻、3Q大战之所以能成为2010年经济领域的焦点,是因为反映出中国企业在企业治理结构、竞争方式和市场策略等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上,统统出了问题。他认为,中国企业在以往比较宽松的大环境中,整体发展思路相对简单,只重视市场份额、用户数量、利润等因素,而连年的高速增长,又蒙蔽了企业的双眼,将对公司治理结构、竞争方式和市场策略等“硬件建设”抛在了脑后。

  激烈的碰撞

  中国企业在完成了企业“成长期”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逐渐遭遇发展瓶颈。以往在宽松环境和不健全市场中形成的种种“陋习”,一时间很难改正。这让企业变得浮躁,甚至过度膨胀,最终丧失必要的应变能力。

  过于宽松的外部环境是导致中国企业“野蛮成长”的外因,而企业自身的“浮躁”,则让“野蛮成长”进一步加剧,同时还让企业遭遇到更为激烈的内外冲突。
  国美内斗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作为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和法人董事局、管理层之间的托管关系,本应有着严格的界定和限制。一旦股东和股东之间,或者股东和所授权的管理团队出现意见分歧,将按照既定的行之有效的程序和规则来处理。而国美上市后,不断地并购和引入战略投资者,使企业的股东构成不断复杂,制度建设却没有跟随公司性质的转变做出调整。于是,简单的企业管理权交接,却被黄陈二人演绎成“姓甚名谁”的公司控制权之争。
  在黄陈二人的唇枪舌剑中,黄光裕指责陈晓企图“夺权”,并反复要求董事局应有代表大股东的董事席位;而陈晓则强调黄光裕扰乱了国美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国美股价下跌,对全体股东造成损害。为此,双方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攻关大战,与此同时,黄光裕与国外资本贝恩之间,也开始出现激烈交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认为,如果国美在并购和引入投资者之初,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完全可以避免这场争斗。股东和管理层出现分歧后的调节办法、公司监察制度、对创始股东的保护,其实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以完善,这早就是欧美上市公司的普遍做法。
  如果说国美内斗是企业自身的内耗,那么雪花和燕京两家啤酒企业间的冲突,就是不折不扣的“碰撞”。
  2010年5月,啤酒消费进入旺季。为争夺市场,燕京业务员通过两箱换一箱或是三箱换两箱的方式,将雪花投放北京市场的新品从经销点换走,倒入垃圾桶销毁,甚至还以十分低廉的价格重新放回市场扰乱雪花啤酒的正常价格。极端的做法还包括将大量啤酒集中在一起,于烈日下暴晒多日直至啤酒变质后,再送回市场。随后,雪花在自己的“主场”武汉也如法炮制,在终端上“扼杀”燕京,上演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大战。这场“换货”大战中,双方的业务员还上演了流血冲突,最终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雪花和燕京的恶性竞争,归根结底是中国企业畸形的商业思维在作祟,在习惯了“老大”的江湖地位后,也丧失了应对市场变化的商业反应和应对能力。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构成威胁,只会选择粗暴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与雪花和燕京相比,百度的“老大”派头更足。2010年初,盛大等民营出版机构和版权人指责百度文库存在大量盗版内容,对自身利益造成损害,希望百度能及时删除相关非法内容。但百度并未按对方要求,对百度文库作出及时调整;3月,上海市卢湾区法院正式受理了盛大文学起诉百度旗下百度文库侵权。随后,又有多家民营出版机构加入起诉队伍中,并得到了中国文字著作协会的权利支持;12月,在见到百度仍未作出反应的情况下,又有近百家(位)出版机构和版权人,准备对百度提起诉讼。
  对于外界的连番出招,百度却稳坐钓鱼台,称仅是提供平台,所有的文件和资料均是网友上传,因此并不构成侵权。
  王志乐指出,上述企业的表现,只是当下中国企业行为的一个缩影。中国企业在完成了企业“成长期”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逐渐遭遇发展瓶颈。以往在宽松环境和不健全市场中形成的种种“陋习”,一时间很难改正。这会让企业变得浮躁,甚至过度膨胀,最终丧失必要的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偏离正常的企业行为,带来的是更多企业内部,或者企业间的无谓争端。

  迷失的自我

  畸形的企业行为受损的不仅是企业的利润、股东的身价和未来的前景,还有企业最为珍惜的市场和用户。

  当中国企业在困境中选择了粗暴的方式,与所谓的“内部敌人”和“外部对手”较量后,最终发现,自己的利益不但没有保全,反而深受其害。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兴国在点评国美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投票结果时认为,黄光裕和陈晓其实已经成了输家,“折腾”了几个月,最后还是回到了国美内战前的状态,不仅搞得自己身心俱疲,还使国美业绩受到波及。另外,在整个“内斗”持续过程中,国美股价并没有随着业绩的增长而上涨,反因双方斗争加剧,出现多次明显下跌。这不但对大股东黄光裕造成伤害,更让所有国美股东蒙受损失。除此之外,争斗还使黄陈双方无法对国美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达成共识,这很有可能成为国美未来发展的最大隐患。
  因畸形的企业行为受损的不仅是企业的利润、股东的身价和未来的前景,还有企业最为珍惜的市场和用户。
  就在3Q大战愈演愈烈之际,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开始对腾讯和360两家公司划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在3Q大战不断升级过程中,网络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放弃使用两家公司的产品。尤其是11月3日,腾讯决定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时,超过了60%的受访者表示“将不再使用QQ作为聊天工具”,同时超过50%的人选择“寻找其他杀毒软件代替360”。
  尽管网络调查不能代表所有用户的真实情况,但调查结果却足以让腾讯和360吓出一身冷汗。毕竟,两家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才获得了今天的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却因一场小小的争斗,横生出葬送半壁江山的危险。
  诽谤丑闻对蒙牛而言,毁掉的不仅仅是企业辛辛苦苦建立的企业形象,在中国乳制品行业环境日益恶劣的大背景下,毁掉的还有蒙牛未来的生存空间。当有人发出“连蒙牛这样的企业都能做出这样的事,乳制品行业还有什么不能发生”这样的叹息时,蒙牛还能指望用改正错误重新赢回应有的市场么?
  张世贸认为,不合理的企业行为,最终只会让企业自己品尝苦果。对此,企业必须觉醒,尽快改正错误。否则,不合理的企业行为会变成“习惯”,一步一步将企业拖进更深的泥潭。

  冷静的反思

  中国经济转型实际上就要求企业转型,这种转型不仅现在需要,还伴随企业发展的各个过程。企业转型就是要从一种战略到另外一种战略;从一种产权模式到另外一种产权模式;从一种管理、治理方式转型到另一种管理、治理方式。

  浮躁过后需要沉淀。
  伟大的企业并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能在犯错误后冷静反思,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国美、蒙牛、腾讯、360这些企业同样具有伟大企业的潜质,在失控的行为让企业倍感伤痛后,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冷静反思,并最终做出了改变。
  尽管国美各方对于上市门店的去留等问题仍未统一意见,但已经开始就众多各自关心的问题展开接触和谈判,并试图达成具有法律效应的一揽子方案。目前,国美董事局已经选举邹晓春和黄燕虹进入董事局作为黄光裕一方的代表;而黄光裕一方也表态,暂时不会将非上市门店从市场公司中剥离。
  蒙牛也对“诽谤门”做出和解回应,希望与伊利化干戈为玉帛。蒙牛表示,希望与伊利和平共处、友好竞争,并一同维护乳制品行业的整体环境。
  最让人欣喜的还数360和腾讯。在3Q双方握手言和后,360一改咄咄逼人的竞争姿态,转而苦练内功,根据互联网安全市场的用户需求,在短时间内连续推出功能强大和实用的新产品,重新赢得用户支持;而腾讯则宣布将在2011年推出全新的英文社交网站,并向第三方开放技术平台。对此,外界认为,腾讯正在从一个“垄断”的腾讯向一个“开放”的腾讯转变,这不但会帮助腾讯增加用户黏性、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更有助整个行业良性竞争。
  对于所有的中国企业而言,国美、蒙牛、腾讯、360等企业的改变,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但问题是,这究竟是外力重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痛改前非”?
  李兴国说,2010年中国企业种种“乱象”折射出,它们在中国经济转型之际所遭遇的困境。一方面市场从最初的环境变得饱和、竞争同质化、行业格局日渐稳定,但企业自身的反应却落后于市场变化;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竞争策略也渐渐跟不上潮流,从而使企业无法获得对外界的清晰认知。最终,让企业做出错误判断,做出错误的选择。
  王志乐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认准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据此对企业的目标、发展方式、竞争策略、治理结构等核心竞争力做出调整,使其符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对企业的要求。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中欧商学院客座教授廖晓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实际上就要求企业转型,这种转型不仅现在需要,还伴随企业发展的各个过程中。企业转型就是要从一种战略到另外一种战略;从一种产权模式到另外一种产权模式;从一种管理、治理方式转型到另一种管理、治理方式。因此,企业应该找到两种状态之间的差距、阻力和达成的路径。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对所有中国企业而言,却是必须开始思考的问题。

    观点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史有春:商业伦理缺失、违法成本低廉,以及缺乏市场监管等原因,往往使得国内恶性商战层出不穷,一些企业甚至不惜践踏法律底线和商业道德底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国内一些企业在急功近利心态下,发展不是依靠改进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而是高度依赖短期就能“见效”的高强度广告轰炸和作秀,迷信“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加之外部资本参与,这种模式极为流行。既然这一模式高度依赖于营造口碑,那么抹黑口碑就能对相关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游伟:我国对企业间不公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等行为处罚力度有限,执法不严。较低的违法成本也使得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由于司法机关对刑事领域的经济犯罪接触较少,往往显得过于谨慎,相关法律条文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成为惩治“不正当竞争”的利剑。在寻求法律保护碰壁情况下,企业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使用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企业间恶性竞争循环。而使用网络抹黑等手段,如果取证不及时,一些网络黑客还可能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将电子痕迹覆盖、删除掉,让受害企业有苦说不出。由于互联网具匿名性,网络取证难也使得企业在互联网上恶意攻击对手时有恃无恐。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郑少华:针对此类“抹黑”竞争对手形象、损害消费者权益事件,我国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处罚力度,增加企业违法成本。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朱春阳:恶性营销不仅给相关行业带来致命性打击,还令民族品牌蒙羞,外资企业渔翁得利。恶性商业诽谤案频发,不仅让企业公信力滑坡,也让社会担忧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农行6日起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2010-12-06
· 热烈庆祝“创新中国——中国企业创新论坛2010年年会”在京举行 2010-11-19
· 埃森哲:中国企业尚处于全球化初始阶段 2010-11-16
· 境外融资大增10月中国企业IPO创新高 2010-11-16
· 《再造卓越》给中国企业家的警示 2010-11-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