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如野马嘶鸣 但仍在驭手掌控中
2010-12-16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2010年的中国经济,物价问题可谓贯穿全年。从频发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等众多新名词的走俏;从国家发改委打击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行为,到中国人民银行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次加息……物价上涨和对通胀的管控,成为街头百姓和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对于明年的物价形势,有机构预测,2011年物价压力虽然依然存在,但通胀相对缓和,持续高通胀的风险很低。

  
  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攀升,从1月份的同比上涨1.5%,到7月份起连续5个月创出年内新高,11月份上涨幅度更是达到5.1%。纵观2010年,物价如野马嘶鸣般一路震荡上扬,导致政府明年调控通胀难度增加。不过,随着国家物价调控政策逐步展开,完全有理由相信政府明年能够驾驭好通胀问题。

  涨!涨!涨!

  今年,在流动性过剩、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资源价格上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物价总水平不断攀升,CPI连创新高。物价上涨,不但成为百姓街头热议的话题,也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一进入2010年,物价问题就随着一场大雪到来了。2010年1月3日,一场59年未遇的暴雪袭击京津,随后转战山东。随暴雪和低温而来的,是以蔬菜为首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北京市为例,大白菜、白萝卜、黄瓜、茄子的价格相比降雪前均上涨超过30%。
  异常天气导致食品价格上涨,可以说是推高我国今年物价水平的一大推手。到了3月份,西南大旱再次助长了农产品价格走高。
  随后4月份北方地区普遍出现“倒春寒”,8月份我国多省区遭遇暴雨洪涝灾害,10月份海南省爆发大洪水。这些自然灾害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物价的上涨。
  4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8%,涨幅创出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的18个月新高;5月份CPI同比上涨3.1%,年内首次突破3%的温和警戒线;7月份CPI同比上涨3.3%,随后8月份同比上涨3.5%,9月份上涨3.6%,10月份4.4%,11月份5.1%,涨幅连续5个月逐次创出今年新高。从1月份的CPI同比上涨1.5%,到11月份的上涨5.1%,物价问题可以说是今年经济各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009年入秋至今年初,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来自联合证券的测算报告显示,西南五省区2008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为15.8%,而受旱情况影响最严重的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占全国比重为7.7%。受灾情影响,物价上涨预期上升,部分地区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3月底,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的监测显示,在旱情最严重的云南省超过半数的地州市,大米价格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工资上涨是CPI上涨的另一大动因。早在1月底,就有多个省市传出“涨工资”的风声。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海南、陕西、甘肃、辽宁、河南等多个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一部分省市的上调幅度超过了20%。
  此外,水、油、气等基础资源的涨价是导致我国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因素。延续去年涨势,1月1日起,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就从1.80元/立方米上调至2.40元/立方米,特种用水等用水价格同时调整。随后在一季度,郑州、开封、南京、南昌、贵阳等多个城市水价纷纷宣布上调。仅江苏一省,就有11个市宣布调高水价。4月份在天津、贵阳,5月份在成都,8月份在邢台……2010年全年,水价上涨之声在各地此起彼伏。除水价外,天然气价格也出现上涨。自6月1日起,我国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由每千立方米925元提高到1155元,每立方米提高0.23元,提价幅度为24.9%。
  同时,成品油价格总体也保持了上涨态势。4月14日全国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20元。此后,虽然在6月1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了230元和220元,但在10月26日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又分别提高230元与220元。总体上,今年成品油价格仍出现了上涨。

  驾驭:艰难的博弈

  面对CPI高企,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遏制物价快速上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难题依然存在:既要遏制物价过快上涨,防范通胀;又要避免对实体经济造成过大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对于今年CPI涨势较快的原因,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11月10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表示原因有四:货币发行过量、灾害天气等临时性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热钱炒作。
  其中,流动性泛滥是CPI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纷纷推出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我国政府在实施了“4万亿”的财政扩张计划的同时,也加大了货币向市场的投放力度。虽然扩张性政策成功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成绩巨大,但也导致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量过大。
  这种情况到了今年年初也未根本改变。据记者了解,2010年1月份第1周,银行贷款增长就达6000亿元。央行数据也显示,虽然有所回落,但是截至今年3月末,M2同比增长仍然达到了22.5%。即使到了年末,10月末M2同比增速还在19.3%,增幅甚至比上月高0.3个百分点。由于通货膨胀问题本身就是个货币问题,因此货币超发无疑会导致物价走高。
  为了回收流动性,自从1月18日开始,央行6次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使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的历史高位。同时,10月19日,央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有分析指出,央行多次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对加息采取谨慎态度,说明政策制定者在回收流动性时,希望尽量减少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反映出当前政策制定的“两难性”。
  此外,在货币超发的背景下,热钱炒作,尤其是对农产品的炒作,成为今年的一大热点现象。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今年出现了类似“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等众多新名词。
  为了打击游资炒作,5月国家发改委发出加强农产品市场管理的警示,绿豆、大蒜等农产品的价格应声下降。7月份,国家发改委对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涉嫌“囤积居奇、哄抬豆价”的企业开出3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罚单,并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哄抬物价者最高罚200万元。
  此外,国家发改委11月25日表示,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涨价措施。据媒体报道,该措施一出,全国多地的天然气涨价计划紧急刹车。
  物价的快速上涨,也同样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必要时将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督促检查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动员会,部署组成六个国务院督查组,于11月底到12月20日,赴18个省区市督促检查工作。
  11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做出修改。修订后的规定细化了对多种价格违法行为的认定,加大了对有关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目前中央针对物价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已经初显成效。商务部12月7日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11月29日至12月5日)我国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回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5.4%。水产品价格继续回落,肉类价格小幅波动,其中牛肉、猪肉价格出现回落。

  明年通胀仍在掌控范围内

  高企的CPI无疑为明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但是有机构预测,通胀形势仍在掌控之内,在国家不断加强物价调控、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等因素的作用下,2011年物价压力虽然依然存在,但通胀相对缓和,持续高通胀的风险很低。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12月7日表示,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我国通胀的压力在增加。从据他介绍,今年CPI在逐季上升,第一季度只有2.2%,第二季度上升到2.9%,第三季度上升到3.5%;PPI虽然还不高,但也存在上升的压力。未来,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增强。
  首先,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解决。他表示,今年实际执行的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2009年的大规模信贷需要好几年才能消化。在今后几年,流动性过剩始终是造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
  其次,消费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升。今年1至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2.9%,已经逼近3%的预期目标。由于受自然灾害、成本上升和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食品的价格上升较快。其中,粮食上涨10.9%,肉禽及制品上涨0.9%,蛋上涨5.8%,水产品上涨7%,鲜菜上涨20.2%,鲜果上涨12.2%。今后几个月,受国际粮价推高和种粮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这些产品的价格还可能保持在高位。
  再次,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经济增长对能源、铁矿石、棉花等大宗产品的需求在增加,价格在大幅度上升,今年我国原油、铁矿石、塑料、铜、成品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增加并不多,但是价格增长幅度很大,它们是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最后,国内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环境成本的上升、职工工资的提高等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推高工业品产品的价格,增强通胀预期。此外,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会增加通胀压力。
  虽然明年通胀压力依然很大,但是经济学界对明年物价的走势却相对乐观,认为通胀形势仍在掌控之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表示,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最终归结为经济要素中供需力量的对比,当前我国需求相对不足的供求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储蓄率就显示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居民最终消费增长乏力的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这将进一步加剧行业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将对我国价格水平形成向下的压力。
  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市场担心通胀可能失控,而政府将不得不全面收紧宏观政策以抑制通胀、放缓经济增长,这都可能有些过虑了。他说,到目前为止,CPI通胀率仍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尤其是蔬菜价格,而“核心”通胀率依旧平稳。食品和蔬菜价格走高主要是受恶劣天气带来的供给面的冲击。
  中央已经决定把预防通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也是大家相信明年物价能被控制住的原因之一。高盛亚洲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说,我们坚持认为政府调控通胀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政府完全能够而且将会在尚未明显改变现有政策基调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宏观措施来应对通胀。其中可能包括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加快公开市场操作和直接窗口指导等。
  他认为,最坏的情况也就是2011年一季度CPI同比增速会明显上升,而这将足以使政府进行更为严厉的紧缩。在过去的两年里政府应对经济波动的政策的反应速度比过去有非常明显的提高,而且在调整政策时又有出手重的倾向,因此我们认为经济持续高通胀的风险很低。
  展望明年的物价走势,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预测:在货币政策的转向、流动性的回收、蔬菜价格的回落、预期适度回调等因素作用下,2011年中国将有效遏制价格上涨蔓延和经济泡沫蔓延的趋势,但由于流动性短期难以调整到位、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的外溢、各类成本上升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等因素,2011年价格压力依然存在,全年增速为3%。
  中金公司构建的数学模型预测,2011年通胀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根据我们的预测,2011年经济增长比2010年放缓,相较过去10年9.5至10%的平均增长水平也低一些。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产出缺口比2010年有显著的下降。在货币供给方面,我们预计2011年M2的增长逐渐下降到16%,低于过去3年的水平。此外预计今年全年的粮食总产量将不会过大波动。综合以上需求、供给、货币等情况,我们预计2011年通胀相对缓和。”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称。

  相关链接

  2010年政府调控物价大事记

  7月1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的一批经营者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违法案件。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7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问题答记者问。
  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查处一批柴油价格违法案件,26日宣布多地加油站超价或变相超价销售柴油被查处。
  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涨价措施。
  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督促检查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动员会,部署组成六个国务院督查组,于11月底到12月20日,赴18个省区市督促检查工作。
  1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做出修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防治通胀:重要的是釜底抽薪 2010-12-15
· 调收入比防通胀更紧迫 2010-12-15
· 明年通胀威胁仍不可轻视 2010-12-15
· 抑制通胀最怕“拍脑袋”似的投资 2010-12-14
· 迫切需要“稳定”通胀预期 2010-12-1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张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思想]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