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13 作者:肖铭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
|
|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有“德国的巴菲特”和证券界教父之称,对于股市他曾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 有一个男子带着狗在街上散步,像所有的狗一样,这狗先跑到前面,再回到主人身边。接着,又跑到前面,看到自己跑得太远,又再折回来。整个过程里,狗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他俩同时抵达终点,男子悠闲地走了一公里,而狗跑来跑去,走了四公里。男子就是经济,狗则是证券市场。狗为什么会跑来跑去?因为人性作怪。 在当年英国著名的“南海泡沫”中损失惨重的科学大师牛顿曾无限感慨地说:“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不能计算出人性的疯狂。”而能够持续战胜市场的智者,一大经验就是对于人性弱点的克服。股神巴菲特的名言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要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要恐惧。” 而在个人投资者依然活跃,机构投资者尚不成熟的中国股市,人性的弱点更是被演绎地淋漓尽致。而有这么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超越了一点点人性,喜欢做“少数派”,终于战胜了市场,赢得了众多股民的赞誉。 他就是现任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李大霄在2000年中期提出“摘荔枝”,2005年中期提出“播种”,2006年提出“不拔青苗等硕果”,2007年提出“摘熟苹果”,2008年提出“保护胜利果实”,2009年提出股票带来希望。这些观点的提出曾经与多少市场观点不合,但却真实反映了市场的走向。因为连续预测市场准确,而被媒体喻为“预测100%准确分析师”。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曾言,中国的股市往往会逆经济周期运行,关键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痕迹依然存在。人性对于股市的影响依投资者信心的变化而定,而政策对于信心的影响是直接的。2005年到2009年,可谓中国经济政策变化最为敏锐的阶段,作为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坚定推崇者,李大霄在此期间非常明晰地把握了国内政策和大势。 2005年6月,股权分置改革给沉寂五年的中国股市带来机会,证券市场股东的利益变得一致。李大霄看到了政策带来的机会,一直在呼吁“播种”,认为这是人生难得的投资机会。 2006年初,当许多投资者为IPO和全流通感到恐惧,李大霄从历史的角度坚定指出股市仍处于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市盈率相对于1991年和1995年两次的低点仍处于较低水平,有理由期待第三次牛市的到来。 李大霄一直提醒投资者不能疯狂,要冷静。2007年底,当市场攻上6000点,投资者包括众多分析师、明星基金经理都希冀8000点、10000点到来的时候,李大霄提醒我们市场整体低估值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在收紧流动性的政策环境下,单边运行的方式可能产生变化。 李大霄总能看到问题本质。2008年底许多券商对基本面和政策造成的反弹表示悲观时,李大霄已经呼吁投资者增加股票配置,A股的估值底部已经形成。 作为李大霄的第一本著作,《超越人性》记录了2005年6月份到2009年末期间,他对中国股市牛熊转折的思考。事后看来,李大霄面对当时股市一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方式,实属不易。他的观点力求清晰,语言力求朴实,帮助每一位投资者都能参悟牛熊转换的奥妙。 南方日报记者贾肖明则写就了书的最后一章,他从一名财经记者的视角,博采市场众长,在市场操作层面上告诉读者在牛熊转换下如何应对。例如,2008年底巴菲特以优先股的形式购入高盛、通用的股票,而贾肖明则建议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国内可转债的形式参与抄底,达到攻防兼备的目的。两人均看好的B股和封基板块,在2009年的大反弹中,也取得了大幅超越指数的表现。 一言以蔽之,所谓超越人性,就是与人性的弱点相抗争,摆脱人的惰性和贪婪,在投资路上寻求常胜之道。穿越牛熊是投资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细细品味《超越人性》,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感悟。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