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武门”到“安全城”
东胜区社会治安调查
2010-12-10   作者:记者 殷耀 贾立君/鄂尔多斯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东胜区万佳小学,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玩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公安局创新警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赏罚分明的“记账式”考核机制和举贤任能的用人机制,“天天严管”保证了队伍的活力与战斗力。同时改变“运动式”为“天天严打”抓治安,狠抓巡防、技防等工程,使当地走出“社会治安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值得其他地区及公安部门借鉴。

  天天严打:连续3年实现“五个零”的目标

  近年来被誉为内蒙古“第一区”的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东胜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从2000年至今翻了一番多,目前常住人口23万、暂住人口27万;机动车辆翻了两番,眼下有15万辆。给社会治安造成很大压力。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东胜走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治安恶化的怪圈”,成为远近闻名的“安全城”。
  东胜的许多市民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这里不论白天晚上,大街小巷和路边的许多私家车无专人看管;沿街店铺和住宅也不像其他城市那样,装有铁栅栏和防盗网;特别是上下夜班的羊绒衫厂女工,不用家人接送,无需担心遇见歹徒;即便是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也很快就会有民警现身相助、迅速破案。提起东胜的治安,相邻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群众及外来客商,也频频竖起大拇指。
  3月27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连杀5人实施灭门惨案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李焕文,作案第三天逃到东胜区后,迅速被当地公安部门布下的天罗地网“收缚”归案。5月12日,流窜犯宋某抢走东胜区一位妇女刚从银行取出的30万元现金,不到10分钟,便被70多名民警“拉网”抓获。
  “这样的破案速度,要是在几年前很难实现。”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副局长、东胜区公安分局局长刘杰说,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人流、物流、财流纷纷涌来,外地五花八门的诈骗、偷盗行为也在此地纷纷亮相,“双抢”现象时有发生,社会治安一度陷入混乱状态。
  刘杰介绍,当时公安部门经常开展各种专项打击治理行动,但总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为此,东胜区公安分局从2004年起,坚持“天天严打”、执法“零容忍”硬制度,并在出城口四面八方分设8个堵卡,形成“城区成网、外围成圈”的防控网,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很快收到了违法犯罪分子“不敢来,来了作不了案,作了案逃不掉”的效果,一下子打出了东胜公安的威慑力。
  同时,东胜区公安分局不断创新警务机制,最终于2007年实现了“黑恶势力为零,命案在逃犯为零,乱罚款为零,民警违法违纪为零,在市、区两级党政机关群体游行示威事件为零”的“五个零”的治安目标,而且“双抢”案件也趋于零。这一成果已连续保持了3年。

  严管队伍:创新机制激活民警战斗力

  “前半夜是歌舞厅,后半夜是精武门。”七八年前,东胜居民如此形容当地“夜景”。那时街头打架斗殴案件层出不穷,并潜藏滋生黑恶势力的隐患。与此同时,富起来的当地人“豪饮”传统愈加盛行,酒后驾车引发的各类交通事故曾一度占到各类交通事故的70%左右,使得治安秩序乱上加乱。
  这些顽症,在2004年东胜区公安分局打出天天严打、层层聘任、记账式考核等一套“组合拳”之后,渐次匿迹。
  为约束民警的执法行为,分局制定了会计“记账式”考核办法,对每位民警的工作实绩、纪律作风、违法违纪实行“一人一案一事一考核”。民警办案均有督查跟进“倒查”考评,凡出警不及时、执法不规范、办案徇私情、处置乱罚款等都要扣分,“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这招非常厉害。”东胜区公安分局警务督察大队长赵剑说,2005年元旦那天,一位片警因暂住人口登记不全而被扣分险遭解聘,小伙子顾不得会餐,在几厚摞登记表中查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遗漏表格才保住了饭碗。“民警的压力催生了动力,动力催生了责任,责任提高了效率。”。赵剑说,带来的社会效果是,群众普遍反映民警严格办案的多了,办人情案、关系案的少了;规范办案的多了,违规执法的少了;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多了,态度蛮横、冷硬横推的少了。
  为了优化队伍,分局采用层层聘任制——派出所和各警务大队的负责人由分局聘任,每三年一次;教导员以下民警由所、队负责人聘任,每年一次;部门与民警之间,双向选择、自愿组合。于是,部门负责人都选能干的、听自己指挥的、有利于本部门考核的人选,民警也自由选择能够让自己发挥特长、适合自己的部门和领导及同事进行组合。
  如此一来,不能胜任工作的人,不管是谁都得“靠边站”,从而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劣者汰”的用人机制。2005年至今,全分局已有14名环节干部在竞争中落聘,有40多名民警被淘汰,但大一批破案能手同时脱颖而出。
  在精锐队伍支撑下,2006年7月东胜区公安分局率先在全国掀起了治理酒驾的“严管风暴”——天天查、夜夜查,凡是酒后驾车者,不论政府官员、亿万富翁,还是公安干警、甚至局领导家属,一律行政拘留。严厉执法很快刹住了酒驾之风。
  “归根结底,政府的巨额投资打造了强有力的治安‘硬件’,警务机制创新提升了‘软件’功能、攻克了‘出工不出力’、警力不足等难题。”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局长王会师总结说,正因如此,“才使得东胜这个外来人口激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地’没有成为犯罪的‘洼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东胜荣膺内蒙古“第一区” 2010-12-10
· [反馈]鄂尔多斯东胜区高尔夫球场被勒令拆除 2010-04-09
· 鄂尔多斯东胜成区内首家财政收入超百亿元县 2009-12-08
· 山东胜利油田填补我国生物酶钻井领域空白 2009-03-24
· 王安:神府东胜公司建成亿吨级煤炭基地 2008-09-0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两个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义·[思想]陈思进:一辈子租房又何妨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