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或微超5% 先动准备金后利率
2010-12-10   作者: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物价走势将冲高回落”,这一判断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但是,物价何时冲高?冲至多高?则成为当下市场纠结的焦点。12月9日,沪指收挫37.6点,前一个交易日沪指亦跌近1个百分点,连续两天的下跌显示市场对CPI和政策紧缩的忧虑。
  种种迹象显示,由于已采取的紧缩措施对物价走势产生效果需要时间,即将公布的11月份CPI将明显超过10月份的4.4%,并高于市场预期的高点4.8%,从目前趋势看有很大可能达到5.1%,创全年物价的新峰值。
  为抑制前期的物价“飞涨”,国家发改委在11月下旬连发9个通知管控物价。调控之后很多商品应声而落,但这一价格回落更多是在11月末的几日。而且,发改委价格司的官员还曾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表态:12月CPI不会“破五”,而且会低于11月份。这一表述只前瞻地预测了年末的通胀形势,而对11月的通胀压力“顾左右而言他”。
  市场对CPI的判断较为悲观,虽然机构对11月物价涨幅的预期判断不一,但主流机构的预测值均在4.5%至5.0%之间,涨幅将超过10月份,其中美银美林和瑞银证券的预判值最高,为5%。
  机构得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推高物价的一系列因素短期内并未因管制措施而明显改变,食品价格仍将是决定当前及未来CPI上涨的关键因素。而食品价格推涨CPI的原因也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种必然趋势。
  基于这一对CPI的预期,不少机构认为,政策调整的窗口将在数据公布(12月11日)前后打开,这些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但是,在笔者看来,央行首先动用的政策工具应是提高准备金率,而是否加息或许要依12月份和明年1月份的通胀形势而定。也就是说,可能的加息时点在明年1月中旬和春节期间。加息时点延后的原因在于,加息对于抑制食品价格高企效果有限,中央更主要倚重行政手段来管控物价,以及12月份CPI可能有所回落。此外,海外持续低利率的环境也继续对中国的利率政策形成压制,当前人民币与美元的银行间利率差已处历史高位。
  笔者同时认为,一旦央行再次加息,可能连续3至4次,利率最高提高1个百分点。而且,明年上半年紧缩的力度明显大于下半年,因为明年上半年CPI压力较大。翘尾因素集中在1月和6月,考虑到CPI环比上升趋势,明年CPI高点可能在二季度出现。
  经济学家巴曙松预期,2011年及未来一段更长时期内,中国通胀率的中枢将有所提升,试图回归2%至3%的目标客观上不太现实,也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资源价格改革以促进结构调整等方向相悖。整体判断,2011年的通胀中间值可能在4%至5%左右,相应的波动区间大约为上下1%,通胀峰值在个别月份可能突破5%,甚至6%,但仍难以突破8.7%的高水平。
  瑞银证券判断,明年通胀攀升,但仍然可控。到目前为止,通胀率仍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核心”通胀仍然较低。与2007年不同,当前实体经济并没有“过热”。但在全球实施量化宽松、利率水平较低以及通胀预期上升的环境中,央行将不得不收紧流动性、提高利率,并设定一个较低的贷款增长目标,以控制通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11月CPI即将公布 本周末迎加息敏感窗口 2010-12-07
· 发改委:12月CPI不会“破五” 2010-12-06
· 社科院称"五年CPI被系统低估7%"缺乏依据 2010-12-03
· 明年CPI"超警戒线"几成定局 2010-12-03
· 公开采样过程未能尽释CPI之疑 2010-12-0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郑风田:新圈地运动不宜轻易否定·[思想]房地产调控必须明确政策预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