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辽瓷高仿业喜忧参半
2010-12-08   作者:李富 哨音/呼和浩特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作为一千多年前大辽王朝的疆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这片土地上现今留下了两处辽瓷窑址,一处是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的上京窑,即当年的官窑;另一处则是位于松山区猴头沟镇境内的缸瓦窑,即当年的民窑。两处窑址的存在,以及各地陆续出土的各种造型精美的瓷器说明,古人烧制陶瓷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超的地步。如今在赤峰城区,存在着近10家高仿辽瓷的工艺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再现了古人烧窑的工艺流程,产品仿真度高,远销国内外,受到收藏者的广泛青睐。

  仿真技术诞生于20多年前

  据业内人士介绍,赤峰市较早一批生产仿辽瓷的企业代表当属松山区上官地镇板地营村的徐氏三兄弟。
  1986年,徐氏兄弟中的老三结识了一位向北京琉璃厂送唐三彩的河南省杨师傅,得知杨师傅的家乡能用陶土烧瓷器,便产生了利用本地陶土资源建窑口的想法。他跟随杨师傅到河南,在那里学习了一个多月的烧瓷技术。回来后,与两个哥哥一道开始试着烧制辽瓷。但由于河南的陶土土质细腻,赤峰的陶土土质粗糙,两者“脾气”不同,哥仨按照学来的技术烧了半年,也没烧成功。于是他们买来有关辽瓷的资料仔细研究,同时又到赤峰市博物馆请教专家,反复试制,逐渐掌握了配土、釉色、化妆土等关键技术。不久后,终于有成品问世。
  三兄弟试着将他们生产的辽瓷带到广州、北京等地去卖,结果一炮走红,许多人将他们烧制的仿辽代鸡冠壶、皮囊壶、凤首瓶买去后当工艺品卖。一时间,北京、香港、广东、台湾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购货,他们的产品也随之销往世界各地。
  “作为马背民族,辽瓷的器形粗犷豪放,风格独特,与南方瓷完全不同,比如皮囊壶、马蹬壶等,是蒙古民族文化的一种代表和象征,许多外地人喜欢收藏。”徐家兄弟中的老三介绍道。

  几大窑口烧“火”市场

  随着市场打开,赤峰城区陆续有多家窑口问世。如郝家窑、张家窑、曲家窑、孟家窑、辛家窑等几大知名窑口。这些窑口以柴窑、气窑、电窑为主。“柴窑完全复原了辽代的历史工艺,大烟大火熏,完全手工操作,但火候不好掌握,烧制时间过长,而且对环境有污染;气窑是现代方式,易操作,时间短,好控制,适合批量生产;电窑也容易控制,但一般应急时采用。”张家窑窑主张树新介绍,几大窑口烧制的产品也是各具特色,有擅长烧制大缸大瓦、辽塔等大型器物的钢瓦窑,也有擅长精美小物件的小窑口。几家窑口生产的器形合计有30多种。
  目前赤峰的仿辽瓷大多销往北京、辽宁、上海、广州等地,也有经口岸销往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价格由一二百元到几千元、上万元不等。每家窑口单独生产、单独销售,各自有各自的客源,如郝家窑的产品批量供给沈阳军区和辽宁省旅游局等处。
  不久前赤峰市旅游局局长娜日苏在考察了郝家窑之后说:“如果在赤峰建一座陶吧,能让外地游客亲手制作一款陶器,刻上自己的名字,再烧出来带回家,一定很受欢迎。”她介绍,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产品,是各旅游景区的重头戏,而我们的企业这种品牌意识和卖点意识还有待加强。

  场地狭小难成大气候

  在郝家窑、曲家窑、张家窑等五家窑口,多数位于居民区内,在窑主自家庭院内以“前厂后宅”的作坊式生产,场地十分拥挤、狭窄,家里到处存放着烧制的瓶瓶罐罐。“由于没有场地,我一年只能间歇式生产,开足马力生产一个月,产品就没有场地存放了。”辛家窑窑主辛喜春说。
  “我这里前后都是住宅,再往外扩一寸也扩不出去,场地不足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郝家窑窑主说。他的柴窑轻易不敢点火,因担心冒烟引起周围居民的不满。
  而在曲家窑,院子里露天摆满了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瓷器。窑主同样在为场地问题发愁:“冬天如果遇到下雪,覆盖在瓷器上的冰雪一冻一化,极容易脱釉,产品也就作废了,但不摆在外面,屋里又实在装不下。”

  期待政府再加一把“火”

  仿辽瓷器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要经过一遍过泥、晾晒、醒泥、揉泥、拉坯、成形、刮足、接制、上底釉、晾干、面釉、烧制的过程,再经过一遍上釉、高温烧制,从制作到成品大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烧瓷是火里取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控制不好一窑产品就全废了,成本也就全部白白搭进去。”一位窑主介绍。烧制仿辽瓷的原料全部来自于松山区猴头沟一座陶土山,目前市场价格1200元/吨。因外地没有这种特殊的陶土资源,因此目前赤峰以外的地区还没有仿辽瓷的窑口出现。
  “随着市场的扩大,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格局已经制约了各窑口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政府能协调有关部门,专门建设一个集生产加工、旅游参观、产品展示、经营销售为一体的辽瓷高仿园区,将各窑口集中起来,解决各家场地不足的问题,便于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做成赤峰的一个文化产业。同时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政策扶持,在资金方面给予帮助。”采访中各窑主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赤峰市文化局文化资源普查办公室专家组成员毕世才介绍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文化产业都特别重视,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在GDP中占有份额越来越大。作为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仿辽瓷属基础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将这一产业集中做大做强,是一件好事。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上下正在进行文化资源普查,以何种方式、如何操作来做大仿辽瓷产业,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研究和论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内蒙古规划近期出台 2010-11-18
· 抽查显示:内蒙古7种白酒产品质量较好 2010-11-15
· 瀛海水泥叫板内蒙古国土厅 2010-11-03
·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首推政府采购委托代理制 2010-10-11
· “能源动脉”梗阻 内蒙古不得不出“下策” 2010-08-2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郑风田:新圈地运动不宜轻易否定·[思想]房地产调控必须明确政策预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