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高涨100元够买啥 看达人保卫钱包理财经
2010-12-02   作者:  来源:法制周末
 

    100元能做什么?
  11月份经济数据即将发布,毫无意外地,CPI仍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一些具体物价的比较也让网民们直呼物价进入与国际接轨时代。“涨”字再次“荣登”年度关键字榜首几乎已成定局。
    每当遭遇这种无奈,人们总喜欢回忆10年之前。让我们来看看10年前的数字,大约10年前,统计局发布的“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关于价格的一段是:
  “市场物价止降转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改变了1998年以来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14.1%,居住上涨4.8%,食品中除水产品、蔬菜价格上涨外,其他继续下降。另外,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8%,能源、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1%。”
  0.4%,刚刚开始上涨,跟现在相反,大约是担心“通缩”的时代。世界不断地改变,时间不停地走远,人们在意的还是购买力的缩水。面对“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相继出现,说不定只能感慨“10年之前我已认识你,10年之后我不敢认你”了。100元“大钞”,还能买什么?

  100元的衣食住行游

  细细一盘算,其实100元还是可以买到不少东西,不如来看看目前可能的百元“水单”。

  
  100RMB =一件普通T恤
  100RMB =一条(打折)围巾
  100RMB =一双不知名帆布鞋
  100RMB =一套秋衣裤
  100RMB =1/10件羽绒服
  100RMB =1/15双靴子
  ……

  
  100RMB =30斤普通大米
  100RMB =50斤面
  100RMB =1桶5升的花生油
  100RMB =6~7斤肉
  100RMB =150个馒头
  100RMB =1罐国产奶粉
  100RMB =一家三口的洋快餐
  100RMB =20几罐饮料
  100RMB =30几斤青菜
  100RMB =20斤苹果
  ……

  
  100RMB =0.005平方米的房子
  100RMB =普通住宅半月的物业费
  100RMB =一套普通两居室一天的房租
  100RMB =可能不够在普通连锁酒店休息6个小时
  100RMB =大概半月的水电费
  100RMB =20天的网费(包年)
  ……

  
  100RMB =250次公交车
  100RMB =地铁往返25次
  100RMB =最多10次出租车
  100RMB =乘坐机场快轨往返机场两次
  100RMB =不够坐火车去天津来回
  100RMB =停车费十几个小时到一星期不等
  ……

  
  100RMB =两张公园淡季门票
  100RMB =非周末2张电影票
  注:周末的话,有些地方一张都不够
  100RMB =橱窗消费

    悭钱生活VS“限量”消费

  物价接轨国际,收入没涨多少,只好省着花;跑不赢CPI,储蓄给了借贷人,不如多消费:这两种心态到底孰是孰非,其实谁也说不准。于是就有了悭钱生活族和“限量”消费族。这个“限量”消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限定量的消费,另一个则是买“限量”的产品。

    悭钱生活之温饱型
  100元可以花多久?小林会回答:那要看情况。小林跟家人住在一起,在国贸附近上班,而看情况的意思是看是否回家吃晚饭,如果回家吃饭的话,100元基本可以解决周一至周五中午一顿的温饱,但是如果不回家“蹭饭吃”,那就一天也不见得够了。在物价飞涨的风声鹤唳之下,小林也减少了逛街购物的次数。
  100元可以花多久?陈先生首先的反应是,100元钱真的不算什么了。由于是年轻的家庭,一家三口中,孩子的花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的,能省的也就是小两口少些购物。对于100元的具体概念,就是够上班一星期的停车费。
  对程小姐来说,其实还可以花不短的时间,由于办公区域吃饭太贵,程小姐决定好好利用公司提供的微波炉,自己做便当带到公司作为午餐。受她的影响,公司的不少同事也开始带起了便当。在她看来,虽然粮油价、菜价都涨了不少,但比起在外面吃饭,还是自己做来得划算一些。

    悭钱生活之小康型
  100元可以花多久?秦小姐自从上班以来养成了记账的好习惯,记账之后,一些琐碎的支出减少了,账务变得井井有条起来。除了例如水电费等较为大笔的支出之外,单就买蔬菜、水果、琐碎生活用品的花费,其实100元还可以花挺长时间。
  100元可以花多久?小张最近习惯了网上购物,“号称”再也不去商场受刺激了。不过,对小张来说,从网上买衣服、食品等,确实省了不少钱。小张还喜欢逛街边的小饰品店。生活过得很有余裕,100元破开之后,也不再会很快不见了。
  白先生的答案是3天。上班时间自由的白先生习惯把工作搬去咖啡馆,可以点一个饮料,一坐大半天,享受自在。

  “限量消费”之专项支出
  100元可以花多久?程小姐的回答是两个月。听起来甚是惊人,其实,她指的是一笔100元的精准消费。从学生时代开始,程小姐就有定期买书的习惯,每两个月花100元买书,已经是她的固定专项支出。另外,程小姐还有零存整取的习惯,每月存入100元钱。
  100元可以花多久?小东的回答就只有半个多月。小东每月花在上网费的固定支出是180元,虽然“限了流量”,不过足够喜欢宅的他来用了。

  “限量消费”之买限定品
  100元可以花多久?小张说其实不是花多久的问题,而是买什么的问题,对他来说,很重要的是买“限定品”,这个限定品倒不是什么产品的限量款,而是预期涨价的一系列东西。比如,如果你公司楼下的煎饼还卖3.5元,那么多吃几个吧,说不定很快会涨到4元。鸡蛋便宜了一毛,那就多买几个,免得又涨上去了……诸如此类。
  其实,在100元的购买力日益下降的今天,提早买一些不会过期的日常生活用品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小愿景

  发改委连续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同时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业内称这是对国务院“16条”的落实。11月22日,发改委首度就当前物价形势发文称目前国内有能力有条件保持国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很快就到年底,我们还是希望物价能维稳,可以少花几张“百元大钞”。

    高薪律师思路活 拟开餐馆办实业

  家庭月收入3万以上: 主动出击
  人物: 陈先生 职业:律师
    陈先生是一位已经工作了18年的资深律师,除此之外他还在一家大型日化企业法务部做总监、律师。
  对于最近物价的一路上涨,陈先生表示对其生活并没有多大影响,陈先生投资理念很简洁,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陈先生透露,在基金市场也赚了不少,投资的10多万元,现在已有了回报,获益差不多60%。除此之外,陈先生还收藏邮票和纪念品,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收集纪念品,投入资金约20万元。

  不买楼而开餐厅
  被大家普遍看好的房地产投资陈先生并不认为是好的选择。“现在投资房地产成本太高,而且现在的政策严控房价。”陈先生身边已经有不少人放弃投资房地产转而去开加工厂或者开贸易公司。
  陈先生也打算投资100万元开一家地地道道的湘菜馆,比起股票、基金等产品,开办湘菜馆的风险对陈先生来说是可控的,也不用担心自己做大户的炮灰。

    专家点评
  简岑:该家庭资产投资包括了饭店、股票、纪念品,流动性都不是很好,要周转的时候会缺乏现金。建议:1.要留足做生意和日常生活的紧急储备金,一般为3-6个月的支出。2.每个月结余的5000元,可考虑一半一半地进行基金定投和分红险投资,可一定程度地抗通胀。
  李春晨:陈先生的价值投资观念非常好,以长期投资来降低短期风险也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建议陈先生加大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金额。房产方面,建议其增加银行的抵押贷款。另外可进行一些黄金投资,既能当作纪念品进行收藏,同时也能保值避险,是一项比较理想的投资工具。


  80后新晋妈妈 先逛商场再网购

  家庭月入7000-20000元: 以稳为主
  人物:李小姐 职业:管理人员
  80后“新晋妈妈”李小姐和老公唐先生是大学同学,目前月收入15000元左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一轮通胀过后,她还是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衣食转战网络代购 目前房贷和养车占了他们月收入的大头。前段时间央行加息,意味着明年开始每月的房贷增加近百元。“油费本来每月800元就够了,现在已经增加了30%。为减轻压力,现在连烟钱都省下来了。”唐先生说。物价上涨她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服装和鞋子,李小姐已从商场购物转到了网购。“一般先去商场看好款式,再网购,新款都能打下7~8折。”
  基金定投跑赢通胀 李小姐表示由于苦于不懂金融,又没时间盯股市,一直不敢尝试风险较大的投资,只敢把家里近十万的余款放银行。
  另外,李小姐给夫妻二人各买了一份生死两全的寿险,“万一得了重病或者遇到意外,可能微薄的积蓄根本无法承担。这样好买个心安。”宝宝出生,李小姐给他买了两份保险,同时尝试着每月进行基金定投。“我现在每个月定投500元,希望他读大学的时候能给他100万元读书,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呢?”

  专家点评
  简岑:这样的年轻家庭风险承受力较好,可把储蓄存款换成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基金。建议把小孩的保险买成教育储蓄型保险。为小孩每个月定投基金500元,另一方面购买500元保险。另外,该家庭在服饰类开销过大,可以适当减少。
  李春晨:这个案例代表着许多白领的生活状态,首先非常认同李小姐对于家庭保险配置的主动性。因若一旦夫妻双方有一方丧失工作来源,保险赔付金仍可继续让家庭正常运转。另外该家庭收入应该是处在稳定上升阶段的,每月500元的定投按照10%的收益率计算,在孩子18岁的时候的累计金额仅为28万元左右。而提高到1500元的时候,在18年后大约能有90万元左右的收益,所以建议加大基金定投的金额至1500元/月,早日实现为孩子存到100万元的学习金目标。

  打响钱袋保卫战

  一个“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的时代,怎样看紧钱袋子,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五花八门的省钱高招儿折射的是人们消费理念、生活态度乃至价值观的变化
  进入11月份以来,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物价上涨的旋风,从蔬菜瓜果到煤水电油。而物价上涨催生的,不仅是“菜奴”、“果奴”,还有为数不少的“海囤族”、“虾米族”、“悭钱族”……大家的共同原则是——“比谁更会算计”,而共同目标无非是——“一切为了省钱”。
  但在记者的调查中,人们似乎更多地选择了坦然面对现实和略加调侃上涨的物价,而并不想去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

  普遍淡定 普遍担忧

  “也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物价就上涨了。”家住上海的“70后”小郑告诉记者,“妈妈让我赶紧囤东西。”
  但小郑说,他却并不想成为所谓的“海囤族”,为了应对上涨的物价而存一堆“一时半会儿用不到的”东西在家里。“只要随时能买到新鲜蔬菜,就可以了。”他说。
  可是,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小郑左右不了妈妈的心。“我妈前阵子几乎每天都往家搬东西,说物价涨了,要赶紧囤点米和油……”他调侃说,“最近,菜价似乎有点儿跌了,家里的冰箱也满了。我妈听说黄金能保值,又开始动员我爸取钱买金条了。”
  对父辈的想法,小郑多少有些无奈,但他表示,那是父母的自由,自己无权干涉,“不过我自己还是觉得没有受物价上涨的影响”。
  在记者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对此番物价上涨表示“没有太大压力”。“没必要海囤什么东西啊。”怀揣三张信用卡的“80后”小刘多少有些不以为然,“物价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家都在一起消化这个危机,不必大惊小怪。”
  但大多数人在“淡定”地保持原有生活步调的同时,也表示了担忧。
  搜狐网财经频道正在进行一个只包含了三个问题的小调查。
  第一个问题“你感觉什么涨得最厉害”的结果显示:选择“房价”一项的占50.11%,“农产品”占46.71%,其他两项“服饰”和“其他”一共只占到了3.2%。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此轮物价上涨将持续多久”中,55.59%的参与者选择了“不好说”,34.71%的参与者认为会持续“半年以上”。
  第三个问题“此轮物价上涨的原因是”,66.43%的人认为是由“市场上货币太多引起的”,19.54%认为是“国外大宗商品暴涨传导作用”,8.61%选择了“气候原因”,5.45%选择了“不好说”。
  大部分投票者都对物价上涨将持续多久表示了不够乐观的态度,而房价和农产品依然是涨价浪潮的“急先锋”。
  家住河北的张阿姨颇有些不解地对记者说:“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涨价了。过去不到半个月,房价涨了700元;去菜市场买姜的时候,卖菜的都不好意思说多少钱一斤,只是说8毛钱一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记者说,这番物价上涨有着新的特点。“以前的物价上涨,一般都是需求拉动。这次是成本推动。劳动力工资提高和资源成本的提高都是推高成本的重要原因。”他说,“需求拉动好办,成本推动就比较麻烦,因为劳动力的工资没办法压,也不能压。只能是继续应对,设法提高工资上涨率。目前劳动力过剩在向短缺转变,现在的情况比较均衡。”
  而尚在北京大学读研的学生族小袁,一听到“物价上涨”4个字,立马大呼:“食堂的宫保鸡丁已经变成宫保土豆丁了!”
  接着,这个平时不喜闲谈的理科女孩儿便开始像蹦豆儿似地倒开了苦水:“由于有规定说学校食堂不能涨价,于是给的分量就越来越小。刚入学的时候,3元钱吃一顿饭能撑死,现在七八元也就凑合吃饱;一个素菜要6元钱,沾一点儿肉就七八元。幸亏我最近不用买衣服,现在一身冬衣下来搞不好要上千元;超市我就不好说了,因为看着物价涨就好久没去了,只听说现在连团购卫生纸的都有了……对了我今天还看见一个帖子说:穿高跟鞋踮脚尖可以减轻对鞋的磨损,好省钱……”

    物价上涨需多上网

  “蔬菜进入‘元时代’,‘菜奴’、‘果奴’都冒出来了”;“继‘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粉墨登场以来,农产品几乎轮番上涨,埋在地下的‘土地爷’土豆也不甘心被冷落,也跳出来了”;“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胡子一样快”……
    如今,虽然人们坦然地接受了物价上涨的现实,但在网络的众多贴吧中,抱怨声和调侃声依然不绝。
  “老百姓改变不了物价,所以只能潜入网络发发牢骚,其实没什么。”“80后”的小刘特意向记者“推荐”:“物价上涨,需多上网。”
  这“八字真言”的深意绝不仅仅体现在贴吧里的抱怨和调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网络或许真的可以成为优化生活的大救星。
  “现在,学生族里的网购、团购规模非常大,而且会越来越大。不光因为方便,也因为能淘到便宜的。”小袁特意重新强调说,“团购为什么盛行,也是因为便宜啊。”
  如果说学生族“小袁们”尚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必须精打细算,那么,自称“正宗上海小白领”的王凯对团购的推崇就出乎记者的意料了。
  “我不宅,但我就爱‘团’。”他说,“主要是觉得团购的选择面广,价格还划算,不像商场和专卖店有些东西的价格那么离谱。另一方面,也因为男人对买东西这个事情比较懒。”
  王凯过着几乎现在所有年轻人都梦寐以求的生活: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有房、有车、有机动的调休时间。但他还是热衷于“团购”。
  “最近的物价上涨可能会让团购更火,因为网上购物的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王凯深有感触地说:“省时省力又省钱。其实,上网买东西跟计较花钱多少没有多大联系,我倒是认为,这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有更直接的关系。”
  在深圳一家证券公司上班的“80后”小杨有着一个更加新奇的观点:“物价上涨的时代最适合单身了。”
  “物价啊,据说涨了,但是我没有太大的感觉,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不当家啊。”接着,她开始向记者解释,“哎,我这种光棍,很容易解决的,有时候吃食堂,有时候和同事在外面吃,很少自己买菜买油盐酱醋的,所以感觉不到物价上涨。不过前阵子总听很多已婚的同事们说菜价确实涨了,最近又听说跌了一点儿,每天都说,担忧得够呛。可我还是没什么概念……”
  但是,终归是“身在此山中”。小杨说:“最近确实不怎么逛街了,因为如果出门,一般就会花不少钱买东西,现在周末就是在家上网看电视。”
  小杨把自己最近的“宅”生活归结为:“还是受了公司和媒体的‘舆论’影响吧,但是只要有网络在,什么物价上涨需求短缺的,都没什么。”
  “什么都能在网上淘到最便宜的。”在采访的最后,小杨笑着调侃道,“大家都在说,为什么物价一直涨,工资就没涨呢?我倒是觉得,只要‘网价’不涨,一切OK!”

   传统观念或遭挑战

  一些人呼吁树立“透支型”消费理念,另一些人却依然对“货比三家”的传统观念“感激不已”。
  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小嘉告诉记者:“其实在物价上涨以前,我和同学们也喜欢在逛超市的时候,比较一下同样物品每袋的重量和价格比。这并不是现在物价上涨了才出现的问题。”
  张阿姨和小嘉持同样的观点,觉得是“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念救了老百姓”。“中国老百姓都还是更信任储蓄,不喜欢透支和借贷。更多的,还是希望政府可以控制物价。”她说。
  但比起十几年前的“广积粮”,此番物价上涨似乎并没能让人们“甩开胳膊”搬东西囤回家。
  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的一家菜市场,一位卖菜的老板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什么都涨了,目前只有豆芽还没怎么涨。”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会涨”时,这位老板面带惭愧地说:“其实我们只知道成本涨了,大家都这个价,我们也只能跟着这个价卖。”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介绍,今年以来,蔬菜市场总体供需平衡,受各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有监测结果显示,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
  采访时,一位正在一旁买菜的老大爷笑着说:“什么都涨了,就工资不涨。”
  但这位老大爷并没有买很多菜回去囤着,只是买了3根黄瓜。“还是跟以前一样,吃多少买多少,以前囤粮食是怕冬天没得吃,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能买到,就不用买那么多了。”他说。
  “物价上涨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调整生活态度,适应物价上涨带来的变化,心态可以放得‘无所谓’些。一方面,国家在通过一些政策来调控物价;另一方面,大家都懂得了,不能储存的东西买回家囤着也没有太大意义。”苏剑说。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慈勤英也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现在什么东西都买得到,没有必要把家里变成仓库。”她说,“看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是要分阶层来关注。不同的收入阶层,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收入越高,受到的影响就越小;而低收入阶层,由于自身选择很少,再加上收入有限,受到的影响就大。”
  慈勤英还认为,对于物价上涨,大家都只能坦然地去接受和面对。“我们既没办法作出很大的变动,也没办法逃掉。”她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PMI折射当前通胀压力有增无减 2010-12-02
· 遏制通胀须重视保护国有农场土地 2010-12-02
· 中国通胀,美国制造? 2010-12-01
· 21期 如何掐住通胀的咽喉 2010-12-01
· 全面通胀论言过其实 2010-12-0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易宪容:央行挥动稳健货币政策大棒·[思想]陈晓彬:“民企参军”将实现强军富民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