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包”催生民俗文化大产业
2010-12-01   作者:赵锋 薛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外国游客参观庆阳香包展厅。

    香包挂件戏莲。

    五毒香包。

    庆阳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民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皮影和剪纸等民俗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庆阳市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道情皮影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和徒手秧歌之乡”。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命名为“亚洲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名城”。
  为了开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庆阳市积极推动以香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生产队伍不断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基础已经奠定,产业效益日益凸显。
  在庆阳市,以香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已经形成了“公司加农户模式”、“能人带动农户模式”、“零售运销模式”、“团体会展模式”等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多种产业经营模式,民俗产品产有基地,销有市场。
  目前,庆阳市已形成了100多家生产企业、35个基地、86个营销公司,15万人参与的香包陇绣生产大军,产品达到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年生产900多万件,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年销售收入3亿元。庆阳民俗文化产业作为全市“红、黑、绿、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已成长为庆阳市经济增长的强劲一极。

  政府推动 打造庆阳“新名片”

  在推动民俗语文化产业开发的进程中,庆阳市始终坚持把做大做强民俗民间文化产业作为打造庆阳“新名片”和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突破口,不断加大宏观指导力度,并把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搭建平台,会展带动。2002年,庆阳市经过充分论证,举办了首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此后每年举办一次。2007年,庆阳市政府组织参加了“中国庆阳-法国巴黎经济文化交流周”、“深圳国际文博会”、“西部文博会”。2008年,又先后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甘肃分公司、首都博物馆等联合,成功举办“东方空中文化体验之旅-甘肃庆阳宣传月”、“庆祝中国文化遗产日-甘肃省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首都博物馆推广周”活动。2009年2月9号,庆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庆阳香包绣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2009年5月15日至18日,庆阳市组团代表甘肃省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本届文博会上,庆阳市共销售民俗文化产品4万余件,销售总额100多万元,签订金额200多万元的订货合同。2009年9月21日-25日,庆阳市成功举办“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从农耕文化发展的角度挖掘和审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拓展了全市民俗文化的艺术空间,为推动民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10年1月8日,庆阳市又与上海东华大学、瑞安上海新天地联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庆阳陇绣产品展暨上海推介会”,借助2010年世博会的广阔平台和上海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推介民俗文化产品,宣传庆阳发展成果。2010年8月21日,庆阳市组团参加借助满洲里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的区位优势,向俄罗斯及欧洲宣传庆阳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间文化,推介庆阳丰富多彩的香包陇绣产品。上海世博会中,庆阳市精心选送的11件香包、陇绣、皮影、剪纸等民俗文化产品陈设在中国馆贵宾区。
  政策鼓励,全面发展。2004年,围绕把庆阳建成“西部油城、陇上煤海、特色文化大市和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庆阳市从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利益上保障,为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庆阳市财政每年划拨文化产业专项经费,对龙头企业、生产大户组织生产、新产品设计研发和营销企业在外设立经营网点无偿进行资金扶持,为做大做强民俗文化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长远规划,科学定位。2007年以来,庆阳市在总结全市文化产业开发经验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组织力量对全市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推动香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实现香包民俗文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庆阳市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培育主体,产业化经营,实现富民增收”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全市积极实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四个一”工程,即依托一个国际化的营销公司组织营销,组建一批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建立一套国际化的特色民俗文化艺术品生产标准和设计研发体系,在省内外、国内外陆续设立一批直销和代销点,做大做强以香包、刺绣、皮影、民间剪纸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民俗文化产业园,把庆阳建成全国民俗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中心和产业要素资源集散地。并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有30万至50万农村妇女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大军中来,文化创意产业年创造产值超过1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至5%,真正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产业。

  让民俗文化产业在市场中求生存

  在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庆阳市始终坚持以市场引导促开发,把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与群众增收紧密联系起来,使群众在政府引导和利益驱动的双重作用下,积极投身于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在市场中求生存。
  庆阳市各级政府也在改善环境、强化服务上下工夫,大力发展营销、服务、运输、包装等为一体的专业市场,带动了民俗文化产业深度发展。坚持以销促产,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品中介组织和文化经纪人队伍,积极组织集团公司、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国内外大型经贸文化活动,构建国内、国际营销网络,拓展销售市场。
  2009年,庆阳市与国际跨媒体集团科普兰德公司旗下的北京中周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我的手艺网”ctoc网络交易平台,利用国际互联网,向世界推介宣传和营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
  同时,庆阳市坚持以中国农耕文化节、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等形式搭建平台,每年吸引上万客商考察参观,大大提高了香包民俗文化的知名度,打造了以香包、陇绣、陇东民歌、剪纸、道情、皮影为代表的知名品牌,带动了草编、根雕、泥塑、石雕、面艺、戏剧服装道具、艺术壁挂等民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小香包不仅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和具有可观经济收益的商品,更成为代表庆阳形象的知名品牌。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为了切实提高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的效益,庆阳市始终按照产业化的客观要求,狠抓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创业扶持,以龙头带能人、能人带大户、大户带群体,突出技术指导、专业培训、信息服务、资金帮扶、商标注册等关键措施,培育了一批市场竞争主体,扶强了一批民俗文化产品生产、营销和服务的龙头企业,“火车跑得快 全靠头来带”这句话用在民俗文化产业上再恰当不过。
  这些文化企业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使不同门类的民间艺术品系列化,在推进民俗文化产业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庆阳民俗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仅香包产品产销量连续三年实现双翻番,产值达到1000万元。
  目前,全市从事民俗文化产品开发的企业已达286户,营销企业558个,并在北京、天津、广州、上海、西安、义乌、杭州、兰州等城市设立营销分公司98个。
  与此同时,一批民间艺术大师发挥所能,带动邻里乡亲共同走上文化富裕之路。开发民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庆阳市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
  基地是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庆阳市在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中,坚持政府扶持,项目支撑,扩张基地规模,引导民俗文化经营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全市上下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储备了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的民俗文化产业项目。庆阳市民俗博览馆等9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或投入使用,或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引入民营资本1200多万元,完成了二期工程的古农耕景区、民俗博物馆、窑洞山庄、岐伯纪念馆等9处景点建设。合水县引入民营资金870万元,建成了拥有2000多件文物的全省首家古石刻专业艺术博物馆。庆阳文化产业园作为全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正在规划实施之中。
  这些项目的滚动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基地和产业带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有香包、刺绣、道情皮影、剪纸、雕塑等专业村276个,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产业基地39个,形成了龙头带动、乡镇联动、村组联营、户户相帮、连片开发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贵州清镇举办生态民俗文化节 2009-07-28
· 山西推出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2008-01-09
· 以香包做大民俗文化产业 2006-11-02
· 关中民俗珍品荟萃民间博物馆 2010-07-16
· 中国民俗产业推进“诚信经营” 2010-03-2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敬东:中国管理稀土资源不违反WTO规则·[思想]财经洞察:透视爱尔兰危机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