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时代中石油做了什么
“阴谋论”压力下的“大象之舞”
2010-11-22   作者:记者 李新民 实习生 刘坤领/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新发社发
    在天然气大规模进入城市供暖、进入居民家庭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每年冬季出现的用气紧张问题,让人们开始对“气荒”多出一份担心,同时也对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多出一份关注。
  据了解,目前对“气荒”问题,社会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为“市场论”,认为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增长无序,导致供需失衡;另一种为“阴谋论”,认为“气荒”背后存在阴谋,占居国内天然气近80%市场份额的中石油是在借“气荒”之机“逼宫”天然气涨价。
|    那么,“气荒”时代的中石油究竟做了什么?

  “忍气”:不言进口亏损之痛但称履行央企之责

  从11月15日开始,中国北方地区正式进入供暖期。此前的11月12日,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城市举行居民用气价调整听证会,92%的与会代表同意气价上调。
  尽管此次调价是5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的后续动作,但选择在供暖日前三天推出,还是引起社会一片哗然。特别是此间一篇发布于中石油官方网站“气价低”的分析文章似乎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有媒体发文称,在冬季“保供”及各地接连调整民用天然气价格的敏感时期,中石油提及气价低导致缺气颇有“诉苦”意味,被业内解读为借“保供”之机寻求更多政策扶持,以弥补中亚天然气进口亏损。
    那么,中石油进口天然气是否真的存在亏损?
    据介绍,无论从中亚管线经西气东输二线进口天然气,还是从海上进口的LNG(液化天然气),中石油都是亏损的。数据显示,即使北京此次居民用气价格上调0.23元/立方米后,价格将升至2.28元/立方米。以中石油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为例,在到达中国边境时成本就超过了2元/立方米,如果再加上管输成本亏损是肯定的。
  “管输成本”是如何计算的呢?《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负责陕京天然气管道运营的公司获悉,以2005年投产的陕京管道二线为例,每立方米天然气的管输成本由长庆油田输送至沿线各地的费用分别为:山西3.1元,北京4.5元,天津4.8元。
  据了解,在目前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为增加国内市场供气量,中石油不仅没有因亏损减少天然气进口,反而多方协调,加大管输天然气和海上LNG的进口力度。
  今年9月中旬,由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四国代表参加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四国运行协调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四国确立了“最大限度发挥和利用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输气能力,切实提高向中国的供气量”的总体目标。按计划,2011年中石油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口天然气将达到170亿立方米。
  “为保证今年冬季首都的供气安全,中石油已经将中亚引进的天然气加入到北京市场保供之中。”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生产运行处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这也就是说,中亚进口天然气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转输陕京管线进入北京市场,北京市民用气结构中也有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
  同时,为保证今年冬季市场供应,中石油还提前部署LNG采购计划。据介绍,今冬将有6.1亿立方米LNG从海上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在进口气亏损情况下,反而加大进口力度,这种违反企业市场游戏规则的动作,被中石油解释为“履行央企责任”。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作为中央大型骨干企业,中石油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必须坚定不移地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

  “鼓气”:上游扩产能迎供气高峰下游建储库度冬季之困

  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供应商,中石油一直背负着“垄断”的骂名,特别是在市场出现“气荒”、“油荒”时,“垄断”往往成为其遭社会指责的主因。从上游油气资源掌控来看,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的垄断地位确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全球角度看,油气资源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资源需求总量的逐年上升,各国对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的垄断都在不断加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告诉《经济参考报》,在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占据上游油气资源的主导地位,而下游则采取市场开放的原则。比如民营加油站已突破50%市场份额;城市天然气管网则由地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在运营。
  董秀成强调指出,分析垄断弊端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看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在做什么,是不是利用垄断地位操纵价格,谋取暴利。
  “众所周知,我国成品油和天然气的市场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中石油从来都是严格执行,即使在国内外市场存在价格倒挂时,也从不会擅自调价。”中石油相关人士表示,“同时,在面对油气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天然气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时,中石油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扩大产能,担负着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任。”
  数据显示,天然气已成为近年来中石油上游业务快速增长的最大亮点。“十一五”期间,经多方位勘探开发,中石油迎来新的油气储量增长高峰期,形成了7个千亿立方米以上规模的天然气储量区。今年前三季度,集团公司总生产可销售天然气达到4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
  特别是面对今年冬季出现的用气紧张局面,中石油积极筹措资源,千方百计增加天然气供应。今年11月至明年3月,中石油计划安排天然气商品量320.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3.6亿立方米,增长8%。
  我国的资源现状是“富煤、少油、缺气”,为保障国内用气安全,中石油近年来还加大了对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的开发力度。数据显示,2009年一年中石油用于煤层气开发的投资达到30亿元,开发主要集中在山西晋城的沁水盆地、陕西省韩城市、山西林峰地区和山西黄河边三角地区等四个重点地区。2009年9月10日,随着山西煤层气进入西气东输主干线,中石油从此揭开了中国煤层气规模开发的新时代。
  然而,由于我国天然气大规模用于城市冬季供暖,冬夏之间存在巨大的峰谷差。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介绍,我国两湖地区峰谷差是2:1左右,华北地区峰谷差达到7:1左右,而北京峰谷差则达10:1左右。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生产运行处吴庆江副处长预计,今冬华北地区冬季用气峰值将出现在明年1月份,全线将达到8638万方,其中北京将达到6167万方,较去年增长20%以上。
  “单纯靠上游扩大产能并不能解决全局问题。”中石油有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为解决峰谷差的问题,中石油采取了国际通行办法,即投资建设储气库。据统计,目前全球30多个国家已建成600多个地下储气库,库容高达3332亿立方米。这些储气库大多由国家出资建设,而我国的储气库目前则由供气企业自己投资兴建。
  据了解,中石油用于保障北京和天津冬季供气安全的储气库群建在天津大港,由原大港油田废弃气田改造而成。《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此采访大港储气库经理王达宗获悉,大港储气库群今年计划贮气17.36亿立方米,实际贮气18.51亿立方米,完成计划106.6%。“这个储气库群将是今冬北京不闹气荒的重要保障。”王达宗说。

  “争气”:外修通道保能源安全内筑管网保市场供应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特别如何保障近年来供需矛盾日前尖锐的天然气供应安全,这是一个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课题。《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目前以中石油为主体具体实施的四大国际油气战略通道已初步形成。
  “这四大国际战略通道,包括三条陆上通道——即位于西北地区已建成投运的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位于东北地区已建成的中俄原油管道、位于西南地区今年9月开工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还有一条海上通道——即船舶运输石油和LNG。”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告诉《经济参考报》,其中三条陆上通道均由中石油承建,其同时还是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的积极参与者。
  在国内油气管道领域,中石油更是无可争议的主力军。
  数据表明,从陕京一线、陕京二线到预计将于今年底贯通的陕京三线,从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中石油管道总里程已从不足3万公里,增加到目前近5万公里。已初步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管网。中石油管道运输目前承担着全国生产的70%的原油和成品油、99%的天然气。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中石油在国内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将进一步加快。2015年全国将形成一张大网,天然气管道将覆盖全国31个省份,95%以上的地级市均可用上天然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石油、中石化表示:增加柴油产量 确保敞开供应 2010-11-19
· 中石油急调全国最大储气库保供 2010-11-18
· 中石油称国内天然气价格过低 新一轮涨价在即 2010-11-17
· 中石油称六因素致柴油荒 2010-11-12
· 中石油称六因素致柴油荒 地炼亏损减产被指借口 2010-11-1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