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流动性成明年货币政策主线
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凸显货币政策回归“稳健”
2010-11-22   作者:记者 刘振冬 孙韶华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9天内连续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8%,加之前期的一些差别化调整措施,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9%。对于近期央行的频繁举动,分析人士认为,外部流动性冲击、国内货币超发以及居高不下的CPI,迫使货币政策加速回归“稳健”。人大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报告亦建议,货币政策应当从目前适度宽松向中性定位进行转变。这一取向转变意味着流动性回收将是贯穿明年的货币政策主线。
  最近一段时间,央行的政策调整频繁。19日,再度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来第五次统一调整准备金率,之前最近的一次在9天前的11月10日。近期,央行还两次对部分银行差别化上调准备金率,并于10月19日上调了基准利率。
  这一系列举措加大了紧缩预期。多家机构预测,年内仍有继续上调0.5%至1.0%准备金率的可能;在下月中公布11月CPI数据时,或再加息0.25个百分点;本轮加息周期将持续至明年底,在5至6次加息后,1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将达3.75%至4%。
  紧缩预期的形成主要因市场对通胀源头近乎一致的判断,大部分专家和机构认为货币超发是这轮通胀的主因。货币超发一方面在于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外部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则因去年以来国内信贷持续超高速增长。因此,频繁上调准备金率也在预期之中。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应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有预见性的调整。
  “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中国热钱流入大增,所以央行需要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以应对。存款准备金率上不封顶,会视流动性状况而决定。”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当前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而且10月份CPI超过4%,基本原因就是国内的货币流动性问题,对过多的货币流动性要想办法进行疏通,采取适当偏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央行如此频繁地上调准备金率,首要目标意在对冲当前银行系统的过多流动性。通过对冲流动性,进一步控制银行的放贷冲动。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20日举行的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上直言,中国货币过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货币政策应回归稳健。“2001-2005年M2的增速超过GDP加CPI的增速5.4个百分点,2003-2007年超过2.8个百分点,2008-2010年第三季度超过9个百分点,单纯说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例并不太能够说明问题,货币供应量超过GDP和物价增速过多的话,确实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她说。
  由于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不断加剧通胀压力,不少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建议加大紧缩力度。人民大学20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报告建议,货币政策应当从目前适度宽松向中性定位进行转变,建议M2增速不宜超过17%,新增信贷维持在7万亿至7.5万亿。而这需要中央银行进行150至200个基点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同时适度加息。分析师认为,所谓的中性定位表述是相对今年的“适度宽松”而言,在实际操作中将以大幅回收流动性为主。
  兴业银行预期,年内仍有继续上调0.5至1.0个百分点准备金率的可能,2011年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达到23%左右。同时,年内继续加息一次的可能性非常高,最快可能在11月CPI数据公布前后发生。因为随着数量收紧,资金价格不提高是不可能的。从现在到明年末,可能累计加息5至6次,到2011年末一年定存基准利率可望达到3.75%至4%。
  此外,对于外部热钱冲击带来的政策压力,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巨量国际资本流入,意味着亟须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从弱化热钱流入动力的角度来说,亟须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通过更富弹性的汇率,加大国际资本套利风险,弱化国内居民结汇动力,借此减轻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的压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吴晓灵:货币政策到了转型期 2010-11-17
·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还有不小空间 2010-11-12
· 宽松货币政策应谢幕 2010-11-11
· 张健华:货币政策应逐步回归稳健 2010-11-05
· 央行专家:中国货币政策应回归常态 2010-11-0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