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 勿伤农
2010-11-17   作者:陈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随着今年CPI的逐月走高及农产品价格的上升,管理通胀预期重新成为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有报道称,有关部委和各地政府可能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尤其加大对炒作棉花和玉米行为的惩罚力度。
  就在上周,福州市开始对大白菜、上海青、豆芽菜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成为国内第一个政府干预菜价的城市,目前,福州6家主要超市的80家门店全部将菜价调至政府指导价之下。此举效果虽立竿见影,但争议犹存。
  这一轮农产品涨价具有合理性。虽然游资的炒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必须看到,流动性过剩、天气、土地和劳动力在内的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才是促成包括大蒜、土豆、生姜等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主要原因。简单打压农产品价格恐伤及农民利益。
  跟工业品相比,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以来处于被低估的地位。作为一种公平的市场补偿,农产品价格合理和稳步的上涨,对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都是有好处的。从长远看,一旦农民的积极性受到鼓励,农产品的供应就会加大,有利于后市价格的稳定。
  反过来说,正所谓“菜贱伤农”,单纯“限价”很可能造成没人愿意种菜,没人愿意卖菜,这远比蔬菜涨价来得可怕,其结果必然得不偿失。
  无论如何,类似限价这样的行政手段都应该慎用。除了“限价”,政府调控可以采取的手段其实还有很多,包括加大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抑制投机需求等,其总体的调控思路应该是以“疏”为主、以“堵”为辅。
  所谓“疏”,即尊重市场规律,不打压农产品价格,使价格反映真实成本,但同时在农产品涨价后采取提高居民工资、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等方式来消解其不利影响;所谓“堵”,即对进入到农产品领域的游资炒作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减少投机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干扰,并引导游资流向其他领域。
  与其直接干预价格,政府调控不如着力于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环境。例如,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环节成本方面是国外的2至3倍,从田间到厨房的环节太多,是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为此,政府要努力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避免层层加价,并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再比如,近年来农产品市场波动规律为“价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价贱伤农”。一旦今年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扬,可能刺激农民扩大白菜、大蒜、绿豆等作物种植面积,从而导致来年产量增大、价格降低,出现价贱伤农。为此,政府要加强农产品信息发布渠道建设,适时发布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销售量等信息,引导预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农产品价格猛涨出口企业难消化高成本 2010-11-11
· 农产品价格难现拐点 2010-11-10
· "雪峰乌骨鸡"通过湖南农产品地理标志现场核查 2010-11-08
· 八方游资鏖战农产品市场 2010-11-08
· 宁夏吴忠现代农业向"传统"取经 促进农产品优质安全 2010-11-0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金本位”复辟?·[思想]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