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卓越》给中国企业家的警示
企业巨擘的覆辙
2010-11-11   作者:魏杰  来源:中国经营报
 

  看完了吉姆·柯林斯的《再造卓越》,我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这本书太应该在中国出版了,这本书所讨论的案例虽然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但我们在中国到处都可以找到同类案例,书中的案例分析和思想,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因此,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对中国企业界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作者在书中将企业衰落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作者所作的这种概括非常深刻,揭示了卓越公司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抓住了卓越公司走向衰落的共同特征。出现衰落的卓越公司虽然所处行业不同,规模和经营模式不同,但衰落的过程和特征却是同样的。
  作者将卓越企业走向衰落的第四个阶段,概括为“寻找救命稻草”,但是救命稻草往往是不能救命的,因而企业只能走向消亡和被社会所抛弃。中国企业在“寻找救命稻草”这个阶段,虽然有许多方式和国际企业有着共同点,但极具“中国特色”:例如,将国际上的一些投行作为“救命稻草”,与这些投行“豪赌”,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成为这些投行的“猎物”。而且赌输之后,又往往企求保护民族工业这根“稻草”,试图以同情换得支持的力量,以挽救败局。尤其是有些企业在“寻找救命稻草”中,还不惜触及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结果是不仅不能救自己,而且还会做出违法及违反社会道德底线的蠢事。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了许多好公司,但是它们也存在着书中所描述的衰落企业的各种征兆,衰落企业的五个阶段特征在中国不少企业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若不能克服这些问题,这些企业同样也会衰落下去。因此,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或者说,揭示了一种趋向:卓越企业往往容易走向衰落,使得基业难以长青。这个揭示很有意义。为什么卓越企业往往容易走向衰落?因为这些企业的负责人经常处于各种光环的包围中,因而容易忘乎所以,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甚至将自己在某个产业上的分析判断能力,扩大到自己是任何产业中的常胜将军;而且将自己抓住了一次机会,当做自己将永远能抓住机会,结果是自己走下了神坛。
  我常常看到一些企业家经常出入于大学的报告厅,为大学生传经送宝。诚然,大学确实需要这些成功的企业家来介绍成功的经验,激励年轻人。当然,这些人也需要到大学谈经论道,但不能过度,企业家就是企业家,企业家不能成为教授。尤其是有些企业家在别人的忽悠下开始乱吹,自己把自己当成“神”了。甚至为了抬高自己,不惜造假文凭,伪造家族历史,搞出所谓各种“世家”的光环。既然成了“神”,当然就不能像凡人那样来关注企业发展了,必然会疏忽管理,就像“皇上不理朝政”一样,其失败是必然之路。因此,要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清楚基业为什么不易长青。
  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明企业都难以摆脱衰落的命运,而是为了最终让企业摆脱衰落的命运,从而实现基业长青。避免衰落和实现基业长青的唯一办法,就是要不断地看到自己的弱点和局限,在创新中克服弱点和局限。当然,克服了原有的弱点和局限,还会出现新的弱点和局限,因而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新的创新克服新的弱点和局限,这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衰落是可以避免的,衰落也是可以逆转的。因此,实现基业长青和避免企业衰落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地创新和调整,基业长青只有在动态中才能得以实现。
  希望中国企业能以此书为镜子,在其中看到自己,并且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消除弱点和局限,从而实现基业长青。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易宪容:央行挥动稳健货币政策大棒·[思想]陈晓彬:“民企参军”将实现强军富民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