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授权本网首发美国跟踪评级报告
美国信用等级被降为A+
2010-11-09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美利坚合众国跟踪评级报告

  信用等级:
  本币信用等级/展望:A+/负面
  外币信用等级/展望:A+/负面

  评级时间:2010年11月
  分析师:陆思南、杜明艳

  评级历史:
  本币信用等级/展望:AA/负面
  外币信用等级/展望:AA/负面

  评级时间:2010年6月

  大公将美利坚合众国(以下简称“美国”)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A下调为A+,级别调整反映了美国实际偿债能力恶化和政府偿债意愿的急剧下降。
  美国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存在的严重缺陷将导致其国民经济的长期衰退,从根本上降低国家债务偿付能力。近日美联储采取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呈现明显的贬值趋势,是美国信用危机的深化和继续,此举全面损害债权人利益,表明了美国政府偿债意愿的下降。分析表明,通过货币贬值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面临的危机,美国政府违背债权人意愿持续进行美元贬值的政策有引发全面危机的可能。
  大公将此次调整美国国家信用等级的评级依据阐述如下:

  一、美国政府没有从战略全局上反思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挽救危机、复苏经济的政策措施,如国家直接购买不良资产,向危机严重的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进行股本注资,增加社保、教育、能源等投资,为中低收入阶层减税,调整金融监管等。从效果来看,美国政府的努力成效甚微,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信用危机还在继续和深化,它的发展轨迹表现为:债务危机—经济危机—货币危机—全面危机。当前,美国的信用危机已进入货币危机阶段。为解救国家危机,美国政府不惜采用美元贬值的极端经济行为充分暴露出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果认识不到产生信用危机的根源和现代信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仍然坚持传统经济管理思维模式,将很难找到复苏美国经济的正确途径,这预示着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长期衰退期。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信用扩张政策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运行机制。把信用扩张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是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内信用高度社会化使债权人与债务人构成的信用关系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经济关系,国际信用扩张构建起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信用体系,国际信用关系成为美国与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美国经济基础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信用关系居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配地位,它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无节制地滥用信用使美国自1985年起成为净债务国,从此,其经济社会活动完全建立在巨大的债务基础上。债权债务关系状态不仅影响着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成效,而且是国家选择经济管理制度和战略抉择的基础。信用扩张还改变了美国信用需求的形成机制,市场成为创造信用需求的主导力量,美国社会信用规模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国际资本约占30%,这大大削弱了国家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信用需求的调控能力。信用需求形成机制的变革从根本上强化了市场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标志着市场主导下的社会信用关系将全面影响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美国信用关系的状态通过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制约着国家的实际价值创造力。超过实际支付能力的高额负债迫使国家机器必须采用超过实体经济价值创造速度的方式满足国家的资金需求,大力发展虚拟经济正是美国信用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大公认为,只要信用扩张政策不改变,国家经济金融化发展模式就不会改变,影响美国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因素也还将继续发挥作用。
  第二,经济金融化、产业空洞化破坏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正常比例关系,使美国进入一个追求虚拟财富时代。由于社会资本被大量吸入金融体系,大量脱离基础资产和基础经济运行的金融资产价值在资本逐利的市场游戏中呈几何倍数的放大,使得人们更关注虚拟财富的增长,减少了创造真实财富的兴趣,大量实体产业转移海外,产业空洞化较为严重,国家的真实财富创造能力被严重削弱。而且,美国政府长期依赖举债履行行政职能使其失去了有效运用财政政策管理国家经济的自主性,最后不得不开动印钞机,采用竭泽而渔的办法。美国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合理定位,这个战略的调整进程决定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及发展愿景。
  第三,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严重消耗了国家财力,自身的财富生产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战略目标,依赖国家负债或增发美元推行这个战略不仅缺乏可持续性还成为制造财政赤字的根源。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美国政府不可能选择放弃全球战略,这必将成为拖累美国经济的长期因素。
  第四,长期依靠美元贬值输出债务,既损害了债权人利益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债务困境。国家发展战略的问题导致美国政府背负庞大债务负担,但政府不愿意通过调整其战略减少债务,而认为采用美元贬值方式输出债务更符合美国利益。美元贬值在强迫债权人向美国进行利益输送的同时,会降低美元的市场信任度,有可能引发抛弃美元的潮流,这将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美元霸权地位势必发生动摇,并由此影响美元回流,直接阻碍美国政府国际融资渠道,降低其债务收入能力。债务收入关系美国国家兴衰,为避免国家债务危机发生,国家不得不通过增发货币解决债务收入不足问题,于是美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贬值轮回,循环往复,必然加剧国家债务偿还风险。
  第五,对金融和评级体系的改革未能反映信用经济的本质要求,难以建立起适应信用经济发展规律的国民经济基础服务体系,推动美国经济走上复兴之路。《金融监管改革法》是美国政府力图从体制上防止危机的主要措施,但是其内容表明美国并没有真正找到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仅停留在监管层面的改革不能铲除信用危机的根源。
  美国金融体系创造出无数金融产品吸纳全球美元资本,是美国经济生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通过信用扩张获得资本增值是这个体系的强大驱动力,由此带来的问题是:(1)刺激社会资本进行金融投机,追求虚拟财富,忽视对真实财富的创造,不利于美国提升价值创造能力;(2)使信用偏离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定位,社会信用需求主要由市场决定,市场创造出的剩余信用变成危害国家经济发展的游资,国家通过发行货币控制社会信用需求的能力受到金融创新产品的削弱;(3)由复杂信用关系构建起来的金融体系加剧了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增加了爆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
  信用社会化发展不应改变金融的定位,金融的本质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构成的信用关系,由信用关系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为价值创造体系提供资金供应的流通系统,美国利用信用创新追求价值增值的代价是使社会信用规模盲目膨胀,使系统性信用风险威胁常态化。在美元持续贬值可能改变其全球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失去强势美元支撑的金融体系将无法继续支持国民经济在现有模式下正常运转,迫使政府重建国家经济体系,这样的社会成本是极其高昂的。美国政府没有从战略全局进行金融体系改革的总体设计,改革思路不清晰,而是从现实利益出发,采取了治标不治本的改革。这样的改革不能顺应复苏经济、变革美国经济体系的历史需要。
  信用评级体系错误引发的危机几乎摧毁了美国的金融体系,美国对评级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触及根本问题,被危机大考后的美国评级体系将失去一次复苏的历史机遇。美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评级机构作为一般市场主体,鼓励机构竞争的体制机制使其难以履行所承担的公共责任。美国信用评级体系因缺乏揭示信用风险的体制保障,无法向社会提供可靠的信用风险信息,滞后于信用体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信用体系无法为经济恢复增长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大公认为,美国发生信用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背离了信用经济发展规律,从根本上说是治国理念和国家战略问题,传统方式始终未能拯救美国经济则进一步证明了美国政府缺乏依据信用经济发展规律管理国家的能力。美国经济复苏取决于政府思维方式的变革,而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都难以实现这样的变革。因此美国政府还会沿着惯性思维走下去,结束危机恢复经济增长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国家债务偿还能力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二、由美国经济发展模式所决定,信用危机远没有结束,美国经济将步入一个长期衰退期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连续三年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银行经营规模、国家财政收入均处于下降或缓慢复苏趋势;货币发行量、失业率、政府财政赤字、政府债务规模保持高位;在超常规地使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挽救危机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连续采用增发货币的极端措施表明,爆发于金融领域的信用危机正在演变为国家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出了问题,由此造成的国民经济结构失衡需要国家进行经济战略的调整以实现新的平衡关系,建立恢复增长的新经济架构。因此,大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判断美国经济前景:
  第一,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信用扩张,巨额债务正是长期信用扩张积累的后果,继续通过信用扩张实现经济复苏的基础条件已不复存在,唯有回归实体经济并发现新的价值创造领域才有可能构建起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推动力。截至2009年底,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负债总额达52.3万亿美元,而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4.3万亿美元。如果不大规模增加国内生产的实际价值,依赖现有价值创造能力,根本不可能具有清偿存量债务的能力。因此,如果美国继续坚持债务经济发展模式,势必将美国经济拖入更深的泥潭。
  第二,美国真实财富创造能力无法支撑其巨额消费,在财富增速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减少债务的正确路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支出。既然美国政府不会因此调整国家战略,他们必然选择增加债务或通过美元贬值转移债务,此举的必然性成为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的主导性因素。200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金融服务业占比21.4%,实体经济占比65.0%。美国金融服务业的生产总值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生产价值转移的结果,其中大部分是参与国际生产价值分配所得;另一部分是信用创新虚增价值,属于泡沫型价值。此外,由于美国经济金融化程度高,实体经济中约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其从事金融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如果剔除虚拟因素,2009年美国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约为5万亿美元,人均约15000美元,而当年的居民消费总额为10万亿美元,政府支出为4.5万亿美元。国民经济的实际价值生产能力是安排社会分配和消费的物质基础,美国社会依据包括虚拟价值在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消费,必然入不敷出,使举债社会化、常态化,经济发展环境更为恶劣。预计未来3-5年内,美国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年均不会达到6万亿美元,人均不到20000美元。
  第三,国际产业分工和进出口政策将使美国难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依据美国产业结构,它的出口主要是高技术产品,且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对技术产品实施出口政策限制;而其国内最需要的是生活必需品和能源等。在这种情况下,进口是刚性的,出口则弹性较大,一方面美国产品对于很多国家为非必需品,另一方面受到政策约束,出口幅度难以有效提高,这就导致美国长期结构性贸易逆差。从1983年开始,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以年均20%的速度不断攀升。即使考虑到美元贬值对美国出口的刺激作用,预计未来3-5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也将保持在约为国内生产总值4%的水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的美元又会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流回美国,支撑其金融体系实现国际生产价值向美国转移的功能。美国贸易收支失衡成为靠美元输出换回国内必需品的国际财富掠夺系统,它成为美国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创造能力的晴雨表。
  第四,新能源发展战略难以成为美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奥巴马政府提出发展新能源对提振国民恢复经济增长信心有好处,但是较长时间内尚不可能成为扭转美国经济发展态势的有生力量,因为美国目前缺乏使新能源成为国家经济转型产业的战略性投资能力,在新能源技术方面面临来自北欧的强大竞争。因此,在长时期内,这一战略对改变美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影响还很弱小。
  总体来看,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经济结构难以创造出支撑其国家消费水平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对国家经济体系安全冲击很大,后危机时代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是结束经济衰退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经济持续低迷导致金融体系风险上升,美元贬值趋势将使金融体系吸引美元资本回流的价值转移能力受到削弱

  危机后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没有根本改善,并且又面临日益严重的风险上升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救助措施暂时稳定了金融体系,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从中受益,但是金融体系仍然蕴藏着巨额金融衍生品等有毒资产没有得到有效处置,未来去杠杆化的过程依然漫长。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造成贷款违约增多,截至2010年第2季度,美国银行贷款违约率为7.32%,已连续17个季度上升,其中居民住房贷款违约率已经上升到11.4%。自2010年4月政府撤出房地产激励措施之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止赎问题趋于严重,银行将面对近2200亿美元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债券回购压力,这是当前的回购拨备无法满足的。2010 年上半年在2009年140家银行破产的基础上又有86 家银行破产,问题银行数额高达约500 家,2010年底前后美国可能迎来新的中小银行破产高峰。
    美国为应对危机采取的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基本失灵。由于美国尚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导致货币需求萎缩,美联储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大量增加了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却没能促进国内信贷规模的扩张。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不足和银行因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而在经济低迷时期不愿放贷的情绪相结合,导致美国信贷规模不断下降。继美国商业银行信贷和租赁规模在2009年萎缩10.3%之后,2010年前三个季度同比又萎缩了约7.2%。大量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的流动性主要被用于从事金融投机交易和流向国外市场,这无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助于改善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痼疾。
  美联储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暂时起到了压低长期债务利率的作用,但是导致的美元贬值趋势将引起美国金融体系的长期衰退。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计划在截至明年6月的时间内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该货币政策的直接目的在于保持美国长期债务利率不上升。美国经济的持续低迷和美国政府债务负担大增使国际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信心下降,投资者纷纷转向避险资产黄金,持续推高黄金价格,这些因素不断增加美国长期利率上升的压力。对于美国这样一个高负债的经济体,特别是金融体系的大量衍生品合约都与利率相关,长期利率的上升可能引起金融体系再次大幅震荡,抑制经济恢复,加重美国政府的偿债负担。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虽然暂时能够起到压低长期利率的作用,但是引起的美元不断贬值趋势会降低美元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从2010年6月至今,美元指数已经下降了约6%,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2.7%,相对欧元贬值15%,相对英镑贬值11%,相对日元贬值13%,相对澳元贬值18.5%,相对韩元贬值11.4%。美元的持续贬值将使美国金融体系吸引美元资金回流的价值转移能力受到削弱,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处于下降趋势。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在日益受到挤压,一方面,长期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压低利率方面的作用将是暂时的,因为这已经并仍将导致的美元贬值趋势不利于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债务国的融资需求,债权人的利益主张构成推高美元利率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经济将面临长期低迷使其无法提高利率重拾强势美元政策。在这种两难困境下无论美联储采取哪种选择都将是伤及自身的,虽然目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会使可能面临的困境推迟发生,但是长期看将被证明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

  四、新一轮的流动性注入无助于从根本上遏制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在长期内的扩大和增长趋势

  美国货币当局再度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宣布将持续大规模地买入联邦政府长期债券,这对于缓解美国联邦政府目前窘迫的财政局面具有有限的积极意义。2009 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美元,致使当年财政赤字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达到创纪录的10.6%,这样高水平的财政赤字使得政府财政运转更加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美联储推出的直接债务货币化行为,一方面为现有的联邦财政赤字提供了融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将美国国债利率继续维持在低位,进而将联邦政府的融资成本和债务利息负担均控制在相对有利的水平。
  另外,由于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更多美元流动性,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在所难免,美国政府现有的实际债务负担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待偿余额截止2009年底总计约12.3万亿美元,其中超过7.8万亿美元的债务被包括外国投资者在内的公众所持有。在此基础上,美元每贬值1%,将实际减轻联邦政府债务负担超过1230亿美元,约相当于2009年联邦财政收入的5.5%。由于未来8个月美国基础货币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大约30%的投放额,在充分考虑由于经济萧条及私人信用萎缩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等因素的前提下,2011年2季度前,保守估计将会使得美国国内通胀上升接近1.5个百分点,以及美元汇率指数下跌接近10%。由此将导致联邦债务实际减轻超过2500亿美元。美元的贬值将使得公众债权人的利益被无形侵蚀,其中外国债权人利益通过美元汇率波动遭受的损失更为巨大。尽管联邦政府经由这一渠道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实际债务负担,但是由于其漠视了信用契约责任和债权人的正当权益,美国的国家信用将因此而面临较大的负面冲击。
  长期以来,美国当局对政府信用的扩张一直缺乏节制,造成连年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和日益攀高的政府负债。在美国现有的治理框架之下,为满足其全球霸权的战略需要,财政支出中刚性开支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显著增加了美国联邦政府在财政支出结构上优化调整、进而控制赤字增长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联邦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来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由此更加缺乏保障。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疲软乏力、财政开支的有增无减,以及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均将对美国未来债务负担的进一步攀升形成助推作用。美国政府的高财政赤字和高债务负担的格局,其根源在于该国严重畸形的债务经济发展模式,这不可能通过简单地增加发行美元的渠道获得实质性的改善。大公预计2010年和2011年美国财政赤字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分别达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8%和8%,而且相应年份内的联邦债务也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将分别高达95%和97%。

  五、美国政府采取美元贬值的实质是其实际债务偿付能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因而从国家意愿上通过贬值行为减少债务,此举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利益,世界将因此迎来一个利益格局急剧调整的时期

  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决定了其贬值势必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除直接使债权人资产缩水外,美元贬值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全面动荡将使世界所有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蚕食,债权人的财富在遭受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后,将又一次被美国政府主导的恶意货币贬值行为所掠夺。
  美元不断贬值引起的世界主要货币的价值变动,将通过货币体系的价值比较推动国际利益格局的调整,其实质是把债权人利益无偿输送给债务人,从根本上破坏世界债权体系和债务体系构成的国际信用关系和全球经济体系,导致世界全面危机爆发。

    展望

  大公认为,美国信用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其经济体制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通过大规模印制发行美元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美国债务负担,但由此带来的美元地位和国家信用的下降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美国赖以生存的债务收入通道。美元贬值可能引起的世界全面危机又会增加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在各种影响美国的经济要素没有明确变好的前景下,美国有可能会扩大使用其宽松货币政策,继续损害债权人的利益。鉴于美国在未来1-2年内国家偿债能力方面的不可测风险较多,大公给予美国本、外币信用等级的展望均为负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大公发布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信用等级 2010-10-26
· 大公评级 2010-09-09
· 大公国际总裁关建中反驳标准普尔东家"民粹主义"批评 2010-08-05
· 大公资信遭拒为何让人如此纠结 2010-07-29
· 大公国家信用评级方法 2010-07-1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谁是“柴油荒”的祸首?·[思想]陈晓彬:货币战未必真打起来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