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要市容面子 还是要民生里子?
2010-10-29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小小报刊亭,掀起轩然大波,一纸拆除令,引发市民强烈反响。城市的“面子”,民生的“里子”究竟孰轻孰重?《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们的话题要从接下来这一组照片开始,来,我们看看这些照片,这些照片是这两天南京的一家媒体在他们当地的街头拍到的一些卖报人真实的生存状况,可能看了这样的照片您会问,他们为什么会用这样简陋的方式在街头卖报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他们原本赖以生存的报刊亭被当地的政府部门下令,统一拆除了。报刊亭为何会遭受统一拆除的命运?小小的报刊亭影响了谁?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呢?今天我们的节目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向松祚和刘戈,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来参与我们节目现场的讨论和互动。
    好了,我们首先还是一起来看一看,这两天发生在南京的报刊亭风波。
    解说:南京玄武区报刊亭拆除的消息,近来广受人民关注。
    昨天下午,南京市城管局召集当地媒体记者,首度公开回应,南京市城管局市容景观处副处长刘国强介绍,有些报告厅占盲道、人行道,有的侵占了快车道驾驶员的视角,因此,需要拆除或移位。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玄武区,目前已经赎买并拆除60多个报刊亭,还有近80个将要被拆除。
    庄佳峰(南京市玄武区城市管理局书记):对我们的景观路和街巷,投入这么大的经费,用这么大的力度出新之后,我们街巷的面貌与以往相比,有非常大的提高。我们的报刊亭它的面貌已经不能适应我们提挡升级之后,我们街巷的级别和档次。也许一小部分老百姓感到我买报纸要多走一些路了,实际上对我们而言,我们也看到,应该说还是有好的一面,就是这条路更宽敞,环境更美观了。
    解说:对此,《扬子晚报》采访成贤街一位报亭经营者李师傅。他说,开了这么多年,以前道路窄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报刊亭影响交通,现在道路拓宽了,反倒说报刊亭影响交通,觉得这是拆除报刊亭的借口。也有市民表示,报刊亭拆除后会带来一些不便。
    南京市民:如果拆了,在这个位置,附近再去买报纸,那就要跑到那边,大概有300米远的一个超市,而且那个超市只有卖报纸,期刊这些只能去大超市去买,大超市就不是300—500米的位置就有一个。
    解说:城管部门表示,对报亭一直是采取赎买、移位、入室三种方法。对报刊亭的管理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市民的支持,但不否认有的地方不尽如人意。
    《扬子晚报》记者调查,玄武区原有196个报刊亭,有10多个进行了转租,拆除了90多个,其中,赎买74个,异地安置的仅有2个,而针对入室经营,江苏省报刊发信局副局长左斌说,2000年中央六部门要求建设书报亭,动因是满足群众需求和弘扬精神文明,报纸销售利润相当低,而毛利润不到30元是不敢进超市经营的。目前,南京62个入室经营点,能够长期维持下来的没有几个。
    主持人:发生在南京的这一事件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我们想问问两位评论员,你们在听到这个新闻事件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向松祚(财经评论员):匪夷所思,就是一个六朝古都,历史名城,这么大一个南京,为什么容不下一个小小的一个报刊亭。
    主持人:是。
    向松祚:第二个,一个小小的报刊亭,引发了一个关于民生的这么一个大问题的争论。那么我在想,就是我们具体看看南京这一次大规模的要把报刊亭整治啊,那么他这些理由,其实非常牵强,他主要三个理由,一个说是占道。
    主持人:占道,没错。
    向松祚:报刊亭其实就是2平方米,它能占多少一个道,我想这是大家的一个疑问。第二个就是他除了卖报纸以外,他还卖饮料,还卖点别的东西,说这是叫超范围经营。
    主持人:超规经营。
    向松祚:我想这个超范围经营,你就允许他经营不就好了吗,他卖一点报纸,同时他卖一点电话卡,卖一点这个饮料,方便一下过往的行人,这有什么错呢?这不很好吗,所以这非常令人匪夷所思,而且你可以感觉到这个城市管理人员,他们的武断,他们的装混这种心态。
    主持人:就像你的匪夷所思一样,这件事情在民众当中其实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在刚才短片当中也看到,南京市城管局的相关人员已经出面,来告诉公众,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下一步的措施是什么。我想问问刘戈,当你看到了他们这个回应之后,你觉得他们的这个回应,包括他们未来的这些措施,是否是有道理的?
    刘戈:你看刚才他在谈话里面的话,反复强调几个字,一个是“档次”。
    主持人:对。
    刘戈:一个是“美观”,他觉得原来的这个书报亭已经不上档次了,影响街道的观瞻了,但其实有一种思路,因为对于美观的看法呢,确实是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就是觉得如果要是把长城镶成白瓷砖以后,那是上档次的,那是美观的。所以延着这样一个思路的话,他就要做出来这样的一种决策,但是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的话,他们是不这么看的。那么在南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电视节目叫做《新闻夜话》,这是一个辩论的节目。
    主持人:对,一定要有正方和反方。
    刘戈:对对,一定要有正方和反方,结果在那一天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没有正方。
    主持人:未来对于南京市民而言,这几百座他们朝夕相处,给他们的生活提供过很多便利的书报亭,就会在他们的眼前消失了。那么到底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呢?南京当地的媒体也做了一个调查,我们把他们的调查结果和大家一块来分享一下。我们看到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平时在哪买报?”当然,选择报刊亭的人是最多的人。
    向松祚:其实不用调查,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喜欢看报纸的都有这个习惯。
    主持人:生活习惯都是如此。
    向松祚:生活习惯就是这样。
    主持人:对,你不会特地钻到超市去买一张报纸再出来。来,看看第二个调查问题说,“报刊亭在你的心目当中的印象是什么呢?”有人说,很便利,方便、就近、购买电话卡和饮料。最多人的选项是说,它传播文化满足了购买书刊的需求,在所有的调查者当中还有十几个人认为是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容。
    那关于报刊亭去或者是留,这样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呢?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该拆,因为它影响了市容,它应该要入室经营统一管理,但是你看大多数人的选项还是说希望它能够保留下来,因为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风景线,而且还可以很方便的来购买报纸。
    现在我看到就有一位南京的网友正在线上,我们现在就把他的信号接进我们的演播现场,来听一听他的心声。
    这位网友您好!
    网友:您好!
    主持人:您好!我们今天可能全国的观众都在关注南京的报刊亭的命运,您平时在南京生活的时候,报刊亭给你提供过什么样的便利呢?
    网友:是这样的,在一般情况下,就在路边的报亭买报纸,因为它这里边有像饮料、电话卡、面纸、地图这些东西,直接和生活相关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南京市民和外地来京人员。
    主持人:那在节目之前我们也看到南京媒体拍到的一些卖报人,现在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这个场所卖报,所以可能就非常简陋的把报纸披挂在身上,然后在道路两旁来卖,那这样的方式会不会影响你购买报纸,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购买?
    网友:这样的,对于这两天路边的书报亭拆除以后啊,很多市民反映出不同的声音,我个人认为这些路边的书报亭撤除之处,确实给我们这些早出顺路买报纸的上班族,带来了不便。
    主持人:好,谢谢你,我们也会和你一同来关注南京书报亭未来的命运。
    马上我们再来看一看全国各地其他的网友他们对发生在南京的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
    这位网友在他的网络留言当中提到,“全世界的任何角落,报亭都不是垃圾,不是影响文明进步的工具,唯独南京报亭的命运如此之惨?竟惹来杀身之祸?本可以成为城市文明亮点、城市文化元素的可爱报亭究竟得罪了谁?”
    刚才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从关注市容这个层面来关注这个南京的报亭到底该拆还是该留?但是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不妨来考虑一下,这些报亭的原来的经营者他们的生活状况到底会怎么样?我们来看看相关的调查。
    解说:张先生在南京市玄武区成贤街经营一座书报亭有7年了,每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是全家生活的主要来源,两个月前,他收到通知,说,他的书报亭月底要被有关部门赎买并拆除,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张先生(报亭经营者):中秋节前通知我们,过了中秋节到城管所,他当时就是说南京市在搞道路各方面改造,他讲这个报亭影响市容,像这个报亭占地面积也不是过大,他们讲影响市容,我们考虑也不太怎么样影响市容。
    解说:张先生表示,报亭拆除后,他最担心的是就业问题,自己的年龄偏大,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尽管书报亭被赎买后,可以一次性拿到五万元补偿,但是今后的生活如何安排,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另一位报亭经营者李先生,也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表示了担心。
    李先生(报亭经营者):(开了)十几年了,为了生存,我们属于下岗工人,没有办法,为了混一口饭吃,我只拿360块钱,家属没有工作。
    解说:对书报亭经营者们的实际困难,目前,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有困难由主管部门提供帮助安排就业,但在整改道路上的书报亭只能接受赎买,不再被批准继续经营。
    主持人:南京的报刊亭拆除了,百姓可能买这些报纸和杂志不方便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原来的经营者,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这个困境当中,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大家都觉得城市的管理应该是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地美好,更加地舒适,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你们怎么看发生在南京的这个事?
    向松祚:一滴水折射一个世界,就是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报刊亭会引发一个大的民生的争论?我觉得这个反映了我们很多城市的管理者一些政府的人员,行政人员,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认识上是有很多误区的。就是说,首先他们心中好像似乎这个民生的标准与我们真正所想要享受的这个民生是两码事,比如他们可能把这个民生理解为就是城市的楼越来越漂亮,越来越高,马路越来越宽。
    主持人: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
    向松祚:但至于说老百姓,尤其是普通的市民,尤其是低收入的市民,他们的生活是不是方便,似乎他们不怎么考虑。
    主持人:是。
    向松祚:2003年南京市曾经把建报刊亭列为精神文明的十件实事,现在呢,他们完全没有这个服务的意识,说要拆,要拆、要移位、要让你入室、要赎买,他就来了,他有没有问过报刊亭的经营者,就是说你们的想法是什么,就说这个服务的理念没有,仍然是一个权力的理念,仍然是一个管理的理念,仍然是一个“管”的理念,反正我现在定了,我要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那么你有没有考虑到这些报刊经营者他们都是非常低收入的,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退休的职工,你们有没有考虑他们的想法,你有没有考虑市民对这个报刊,对这个文化的需要。
    主持人:对。
    向松祚:所以我想,这个其实折射出我们深层次的,什么叫真正的民生。
    主持人:其实我们往往会提到民生,民生,我觉得这样的民生应该是兼顾大多数民众的一个各方利益,应该这才是真正的一个民生,但是在这一次南京拆除报刊亭的事件当中,很多的民众他们就提出了很多的不理解,说,你说它占道经营,它和市容不符合,可是当年也是按照城市的规划特别设计的,符合当时的这个街景啊,街貌啊等等,你再比如说这些书报亭,除了卖书报之外,还卖点饮料,卖点电话卡,你觉得它不符合这个规范经营,但是你可以整顿啊,你不用就如此“一刀切”下去,让所有的这些经营者都会觉得措手不及。
    刘戈:对,是,这个报刊亭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是2000年的时候,中央文明办和建设部以及其他的六个部委一起下发了一个文件,就是说鼓励各地兴办报刊亭,它是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建设来推广的,那么南京在这个时候就上了很多报刊亭,而且的话,在2003年的时候,有一次就是在招标,请了非常有名的设计师设计了统一的报刊亭,在那个时候摆在了街上,也成为了当时南京的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时这个工程是两个,一个是扶危济困,一个是文化视野,这两项政策合在一起,于是有了这个报刊亭。那么现在的话,在当时的领导人眼里头,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后来的百姓眼中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到现在盖的六七个部门大戳的这个合同,怎么说不顶用就不顶用了呢,所以这一点的话,大家就觉得非常的匪夷所思。
    主持人:其实看到这样的一件事件,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就是为了市容的“面子”问题,而忽视了民生的“里子”问题,我们也不得不问,城市到底应该是谁的城市?像我们看到的这许许多多的粗放式的城市经营管理思路,到底应该如何来改进?在稍候的节目当中继续我们的评论。
    解说:城市发展,是为民生方便?还是市容整洁?以人为本,究竟要考虑哪些细节?《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节目现场,今天的《今日观察》和大家关注的是南京市拆除几百座书报亭这一事件。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的话,你会发现,拆除书报亭并不仅仅是发生在南京,全国其他许多的城市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解说:一边是便民服务,一边是城市管理,近年来,围绕报刊亭去留的问题争议不时出现。
    去年2月,无锡市下发《关于开展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的通告》,城市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相继向有关报刊便民亭经营业主,下发告知书,限期拆除遍布城区的1000多个报刊亭,便民亭。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合法审批严禁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场地擅自设置报刊亭、冷饮亭…”这是无锡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出的告知书上的内容。
    当地媒体报道,部分报刊便民亭经营者表示,他们的经营都取得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允许,有合法的手续,事件也一度引发了民众热议。今年,无锡要在全市安装500台左右的无人售报机,目前,已有部分投入运营。
    无独有偶,中国广播网报道,2000年贵阳市开展“还路于民”工程,将当地60多个报刊亭全部拆除,相关部门的说法是,马路上的摊点关系到城市的美观与畅通。有一个信息耐人寻味,媒体指出,到今年7月份前,有着200多万人口的贵阳中心城区,报刊亭只有7个。拆除报亭引发的争议,媒体也有话要说。
    《羊城晚报》文章,多元、多色彩、多层次,正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报刊亭便是这多层次中的一环。对这个城市的小小元素,还是对其宽容一些为是。
    《半月谈》文章,在城市秩序和底层民生之间,要寻求一种兼顾原则。在管理城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民生之艰,在维护城市环境秩序的同时努力兼顾底层民众的生存需求,多出台一些利民惠民的举措,给小摊小贩留条生路,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真正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主持人:我想在每一座城市,我们都知道城市的管理者一定是希望用民生至上的这种思路,来治理这个城市。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你常常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治理思路跟民生的基本需求之间,不能够完美和谐的一个现象,曾经也有人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说只有这个城市变漂亮了,这才是真正的大民生,所以我们一切都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刘戈,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刘戈:对,其实对于到底什么是民生的理解,就决定了报刊亭到底是城市的一个形象的名片,还是城市的一块有碍观瞻的“牛皮癣”,就决定了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对于这样的一种认识的话,实际是决定了那么到底我们在行为当中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同样是整治报刊亭,我查这样的关键词,上海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刊亭的整治,但是整治完了以后,报刊亭并没有减少,有移位的,没有减少,他整治的内容是什么呢,首先,清洁、整齐,然后有一些违反,就是你不能经营的这样的一些经营项目,取缔,好。那么这样的话,然后如果你要占盲道的话,那你们要移开你们原来占盲道的位置,那么经过这样的以下一些整治的过程当中,那这个报刊亭的话,它漂亮,而且它发挥了它真正的功能。他们还有一些报刊亭,它现在变成了义务的指路亭,很多外地人来了以后,我如果没有看到警察,那么我问一下路的时候,到报刊亭去问,那么同样是整治,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思路。那么一个就是我觉得就是对民生问题到底怎么理解的问题。
    主持人:对,城市的发展其实是不可阻挡的一个脚步,但是你在这个发展的进程当中,城市的秩序和民生的需求之间,到底怎么样才能够达成和谐,有没有一些什么好的思路,能够真正的让城市管理的思路和民生的需求之间有一个完美的结合?
    向松祚:就是南京这个事,也让我想起了这个,有一位西方的政治家他讲过一句话,他说这个中国城市的发展是全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高楼大厦,你看光鲜漂亮,马路越来越宽,楼越来越高,楼越来越豪华。他说,西方这个城市的发展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会让住在这个地方的市民,他会越来越,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服。
    主持人:越有幸福感。
    向松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个民生最终是靠什么呢,就是我们经济学上有人在设计这种幸福指数,也有很多民意测验在测这个幸福指数,最终你这个城市管理是好是坏,水平高还是水平低,就取决你这个幸福指数是高是低?你城市越是发达,这个它实际上所需要的功能越要细分,你有很大的超市,你有很多专卖店,但是也需要这种小的杂货店。
    主持人:对。
    向松祚:所以我想我们中国的城市,包括像南京这个城市管理者他们应该体验一下,就是说你是不是很方便,你站在你这个角度,你换一个角度考虑考虑,那你肯定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主持人:我看到过一个漫画,这个主角就是报刊亭,他说,从前你们是把我们从大街赶到了小巷,今天又要从小巷里把我们斩尽杀绝,他这个啼泪连连。我们也希望真的对报刊亭要手下留情。
    刘戈:手下留情。
    主持人:你真的是需要考虑民众对它的一份需求。
    再来看一看网友对这件事情的最新关注。这位网友提到“市民期待报亭不被拆除,不仅不要拆除,还要好好地精心地去设计,妥善地去管理,让这个街头的一头褪去灰色,变得亮丽起来,品位起来,丰富起来,纵观世界各国的街头报亭,你可以有无数借鉴的方案。”好了,在稍候的一段广告之后,我们也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对今天这件事情的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节目现场,继续来关注南京拆除报刊亭这一事件,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的观点。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上有一个共识,就是评价一个城市好与坏,有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这个城市的多元性和它的包容性,这个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一个城市与生俱来的特性,这个特性它往往也就形成了一个城市它独特的风景,那么相反呢,就是另外一个评判标准,一个单调的整齐划一整齐划一的城市恰恰它是跟城市精神背道而驰的,这里面恐怕是我们有个误区,误认为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样的城市是好的,是现代的,这个恰恰是错的,越是世界著名的,有吸引力的大都市,体现了这种多样性,保留了一些包括流动的摊贩和固定的摊贩,报亭等。我们发展不是为了GDP往上涨才叫发展,最重要的是,是不是我们更多的老百姓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改善。
    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首先在认识上,我们要知道,城市是由多元利益构成的,在城市的发展中,政府要追求政绩,同时老百姓要追求幸福的生活,所以城市管理在理念上要确立多元利益的平衡原则;第二,在城市的决策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更多地引入一些公共参与的有效途径和渠道,能更多地听听老百姓的声音;第三个方面,从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来讲,也要确立一种弹性化的原则,因为城市的预期决策从最初的初衷来说也许是好的,但是由于时过境迁,那么原来所设定的一些东西,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完全刚性地执行,有可能与老百姓的利益产生激烈的冲突,甚至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的事件,这要求我们在执法的过程中,仍然要贯彻以民为本的原则。
    主持人:我想我们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城市是需要美化的,但是为了方便民众的生活设立的一些设施,其实也是这“美”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呢,如果你允许这些街巷的报刊亭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可能更能够展现一个城市包容万物这种大度的胸怀,现在在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看到各个城市不断的建高楼、修马路、建绿地等等,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时刻,二位对于各地的城市管理者有没有什么样的话想要说?
    刘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歌里头呢,有这么两句歌词,“心灵是城市的星光,城市是心灵的胸膛”,城市是要有心灵的,什么构成了城市的心灵呢?我觉得报刊亭就构成了城市心灵的一部分。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城市生活是怎么来的,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宽阔的街道,是每一个人在城市里头的生活体验,那么这些体验包括小菜市场、小餐馆、报刊亭、公共汽车站,所有的这些体验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的城市生活,如果我们生生地把这些东西打断了,认为只有高楼大厦,只有宽阔的街道才是美观,才是美好的城市生活,那么我想这种,这就是南辕北辙。
    主持人:松祚你的观点?
    向松祚:我有一个担心,今天是对报刊亭,明天可能要对小商小贩,后天可能要对街头卖艺人,再后天可能要对其他的杂货铺,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现在城市管理是要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其实至少这二者要并重,而且在我看来,你要更多的注意这个软件和这个服务,城市要有温情,就是说你城市要没有温情,你这个城市……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农产品涨价 谁是推手? 2010-10-28
· 今日观察文字稿-高铁:贴地“飞行”提速生活 2010-10-28
· 今日观察文字稿-太阳能:从减排到微排 2010-10-28
· 今日观察文字稿-城市化 新动力(一):必由之路 2010-10-28
· 今日观察文字稿-期待“十二五”(一) 我们的收入会更多吗? 2010-10-2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易宪容:央行挥动稳健货币政策大棒·[思想]陈晓彬:“民企参军”将实现强军富民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