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脱模仿窠臼消费电子业饮鸩止渴
2010-10-12   作者:记者 傅勇/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海尔卡萨帝意式三门冰箱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模仿的产品。资料照片

    创新不足正在制约着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是所有产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必经的道路。不过,现在的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却充斥了太多的模仿而缺乏创新。现在很多企业喜欢把别人的东西和模式拷来拷去。然而,尽管模仿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可以省去摸索的成本,但它总是在扼杀创新的开花结果。
  更重要的是,以模仿为出发点的竞争,使得模仿者组织内部容易产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从而限制超越被模仿者的能力。而这种依赖性的模仿,不仅仅是损害了一批企业的利益,不仅仅是烂掉了几个新兴的市场,从长远看,其深层危害则在于消融了一个民族的创造力。

  “山寨”产品横行

  素有“金九银十”之说的国庆黄金周假期,对于引爆节日消费有着巨大魔力。应该说每个黄金周都让消费电子产业享受难得的“盛宴”,但家电厂商在享受盛宴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投诉激增的困扰。
  国庆期间,家住北京大兴庞各庄的王先生图便宜在集市上买了台名牌彩电,到家后才发现,自己买的彩电却是个与创维品牌极为相似的名为“创淮”的“山寨”产品。
  之前有报道称,陕西西安市小寨的刘小姐花了200元买的名牌豆浆机没用几天就坏了,拿到九阳专卖店维修,才发现自己上了“山寨”的当。九阳的工作人员对比了两台豆浆机的标志后发现,正品的英文拼是“Joyoung”,而刘小姐买的豆浆机上标的却是“Joyung”,仅仅一个字母之差,就把人糊弄了。
  中秋、国庆黄金旺季,许多家电品牌都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而“山寨”产品更是乘风猖獗。在北京的城乡结合部,记者发现,一款山寨的“老板电器”把自己的英文商标翻译成人尽皆知的“BOSS”,而不是正品所标识的“ROBAM”;山寨版的小天鹅燃气灶赫然印着小天鹅(中国)有限公司,实际上“小天鹅”品牌的制造商是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而且,仔细看这款灶具,能够发现它的商标还不是小天鹅,而是“小美鹅”的拼音。
  业内人士透露,消费电子市场的傍名牌现象一直非常突出,其中仿冒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现象最为严重,其花样更是五花八门。不过,这些“山寨”产品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加以识别,而一些大品牌的“山寨”行为却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迷惑。
  凭借颠覆性的“超级空间”,海尔卡萨帝法式冰箱的出现,使世界高端冰箱原有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直被视为高端冰箱的传统对开门冰箱受到挑战。正因为海尔卡萨帝法式冰箱的优异表现引来了国际品牌相继模仿。据报道,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先后被美国GE、德国利勃海尔、韩国LG,以及一些国内冰箱企业模仿。
  相对于六门与法式冰箱,卡萨帝意式三门冰箱的出现则表现更加迅猛。这款冰箱在今年初进入中国前,就被西方媒体评价为“会被竞争对手抄袭的产品”。现在预测正在变成事实。据透露,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在仿制这款产品,有的企业甚至将仿制品的名字也定为“意式冰箱”。

  抄袭模仿等于饮鸩止渴

  “山寨”其实是我们对模仿的形象化称呼。如今,山寨似乎已经成为了流行,手机、上网本、液晶电视、平板电脑……山寨产品五花八门,并形成了所谓的山寨文化。到电子卖场里去看看,那么多品牌的产品长得像同胞兄弟似的,最多不过给外壳换了种颜色。
  事实上,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重模仿、轻设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但“山寨”现象肆虐,却成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新技术、新工艺、新行业不断涌现,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使产品生命周期大为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成为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冰箱为例,技术专家根据经验分析,一款高端对开门冰箱从企划到设计,再到产品上市一般需要2年的时间,但模仿就不一样了,省掉了用户调研和创意阶段,最短6个月的时间就能仿制出一台同样的冰箱。
  在巨大的时间利益诱惑下,许多企业舍弃了“研发-生产-销售”的传统模式,而是采取了走捷径的方式——“生产-销售”。因为研究开发一款新产品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和费用投入,且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可能叫好不叫座。
  然而,单纯的模仿得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失去了引领风尚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代价是不可挽回的。互联网不仅使消费者有了空前的选择范围,而且能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交流与互动,现代的柔性化制造技术也使大规模按需定制成为可能。消费者希望厂商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者的鼠标永远指向第一个创新者。
  产品的模仿、抄袭,从客观上来说,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顾客日益膨胀的消费需求。然而,一味地模仿抄袭,无异于饮鸩止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也会越来越大,而消费者认知水平、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会使得那些没有个性、质量低劣的产品无人问津。长期习惯于模仿的企业,一旦遭遇市场的抵制,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滑铁卢”。

  亟须培育创新“土壤”

  山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急功近利的心态,高昂的原创成本、不充分的竞争环境……多重因素构成了当今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真实环境。
  为什么在拥有庞大腹地市场的中国没有出现像苹果、索尼那样以创新闻名的企业?长期研究中国企业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石家安认为,中国企业模仿者数不胜数,为何只有一部分能够出类拔萃?原因在于,失败的模仿者没能打开并破译包含着模仿对象成功密码的“黑匣子”。它们过于简单地理解模仿原型,并希望通过简单复制达到同样的效果,却未能领会该模式的复杂之处及其运行所需的基础能力。
  在石家安教授看来,失败者均未参透何为真正的模仿,特别是没能解决——甚至都没看出——其中的相符性问题,也就是如何把模仿原型转化为能带来同样结果的摹本。很多企业热衷于学习最佳实践,但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愚蠢的模仿”,就像小鸭子追随漂浮物一样,因为很多企业是照搬照抄,不做因果分析。结果反而从思想上“阉割”了创新的主动性,强化了技术“洋恐惧”。
  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从产品、技术、模式上缺乏创新,必然能追溯到企业在创新理念上的不足。而创新精神的缺失才是导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无法引领世界的关键所在。在中国,人力资源丰富而劳动保障体系又不完善,这使得人海战术得以运用自如。而法规及其执行的漏洞,则使得大规模模仿可能形成伤害却又不被法律所制,从而使得企业对模仿形成习惯性依赖。这就是中国企业偏爱模仿的社会土壤。
  正因为如此,有日本产业界人士称:“容忍‘山寨’的存在,可以让‘中国树’上结出‘桔子’,却无法结出‘苹果’”。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德国IFA:全球消费电子的“T台秀” 2010-09-07
· 全球消费电子政府采购市场扫描 2010-07-06
· 低碳经济支撑消费电子未来 2010-06-29
· 产业融合将成消费电子业主流 2010-05-27
· 中国消费电子产业“迷航” 2010-05-18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央行盯的或许不是CPI·[思想频道]地产已成投资业“鸦片”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