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房店市最新的产业规划版图上,过去的沿铁路布局正在变为面海布局,一个清晰的“弓箭”已经呈现:弧形的沿海经济带如弓背一样在漫长的西部滨海路上展开,东西走向的城八线犹如一支箭,连接新老城区,并以老虎屯镇为中心节点形成崭新的城市走廊,而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在弓弦部位南北呼应。
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实施,县域开发纳入沿海开发战略,县域经济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大连城市发展模式也正在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城市转身向海 农民转身进城
7月15日,大连龙门旅游度假区、大连瓦房店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而瓦房店沿海经济区也已被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标志着瓦房店市“面海发展、瓦长互动(瓦房店、长兴岛)、全域谋划”战略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瓦房店市委书记刘兴伟将新一轮布局简称为“两轴、一带、三园、四区”。整个规划以沿海开发带动全域城市化步伐,遵循“宜港则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发展原则,形成大规划下沿海与腹地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经济发展中心由背海发展逐步向沿海转移的总体趋势下,城市转身向海、农民转身进城,这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
参与大连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大连市委政研室主任张克说,大连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加速转化的体系当中,城乡转化的速度要高于全国水平。据统计,大连的城市化率接近60%,而全国不到40%。实际上最大的转变经济方式,是如何通过推进城市化,来解决二元结构问题,这是最大一个增长方式的转变。
紧扣全域城市化主题 最大限度惠及百姓
在采访中,许多人告诉记者,实现全域城市化,这是大连的未来,新市区改革紧扣这一主题,让全域城市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努力促进城乡间公共资源均衡分配,让农民能公平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顺应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需要,瓦房店市新一轮城市规划的重大变化就是城市中心西移,逐步实现城镇化进程数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最终实现城镇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新城与老城、城市与乡村、产业与城镇实现了同步规划。
农村城市化,依靠的仍然是工业项目的拉动和辐射。目前瓦房店市除了两大市级工业园区,其它21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部摆放在乡镇,依靠乡镇的工业化带动乡镇的城市化。这些普遍建在农村乡镇的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农民转身进厂,成为产业链上的工人,从而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
刘兴伟表示,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瓦房店市对失地农民的保障、居住和就业问题格外关注,在动迁方面,本着先规划、先建房,再商议动迁补偿和进行拆迁;在招商引资中,首先考虑农民就业,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步到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出一条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张克认为,建立一个新市区,首先要解决好城乡统筹问题,分步实施逐步解决要素和资源整合中的一些利益关系。在整个政策贯彻当中,要围绕一个大连、推进全域城市化这样一个核心为出发点,全域城市化不仅考虑市民,还要将农民和农业考虑在内,实现建立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组团。
由单中心走向多中心 构建多板块联动格局
6月9日,一座新型静脉产业类园区——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也在大连庄河市开始兴建,成为大连市20个产业集群的一员以及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示范基地。
庄河市是大连核心城市建设的次中心,拥有北黄海1/3的岸线资源,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庄河迅速将自身定位为黄海一翼的支点、龙头,启动了“庄河临港经济区、黑岛循环经济区、青堆湾经济区、现代商务旅游休闲服务区”四个经济区建设。与此同时,启动建设了庄岫铁路、前庄铁路、庄盖高速三项道路工程,石城岛深水港也开始规划。
位于普兰店湾新区的大连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大连市“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投资15亿元的大连船用柴油机、投资5亿元的台湾华一精密机械、投资1亿元的东澳机械项目已经竣工投产。计划总投资24亿元的金州重机、大连船用金属配套制造等7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由单中心走向多中心已经逐步成为大型国际化城市发展的趋势。”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大海说,此次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将切实有效地将“多中心发展”的模式运用到大连的城市发展中来,构建起多板块联动的发展格局,最终将助推大连城市发展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