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大连高新园区采访,欣喜地发现这里的主导产业已经转向了“低碳时代”,这预示着大连这个产业结构以装备制造为主的沿海开放城市,已在中国东北率先向低碳经济时代迈进了。 大连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栾庆伟向记者介绍说,大连高新园区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两大发展目标,即:建设世界一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在这两个“世界一流”目标的引导下,“低碳经济”已成为大连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八大产业的形成,造就了大连高新园区的“低碳”特色。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大连高新园区采取了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双轮驱动”,使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呈现逆势上扬的大好形势。2009年,新增软件企业130多家,新增世界500强软件企业项目3个,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企业达到700多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IBM、HP、花旗、戴尔等已入驻500强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思科、甲骨文、IBM、赛门铁克、谷歌等世界500强在园区的业务逆势增长势头强劲。出口连续5年保持了全国前三甲的地位。 动漫游产业。园区大力扶持动漫企业创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市场前景的动漫产品,全面实施原创动画“精品化”战略,努力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不断开发新产品,使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年新引进北京中视鑫潮动画公司为代表的动漫企业31家,使“动漫走廊”入驻企业增至132家,年度出品动画片总量达8146分钟,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25%,被授予“中国十佳特色游戏产业基地”。 网络产业。大连高新区网络产业今年预计收入为55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收入超千万元企业超过10家,其中,泰德煤网、时空快讯、星脉原创音乐网3家收入超亿元。全年新引进网络企业101家,目前高新区网络企业达到200家,形成了良好的聚集和推动效应。 工业设计产业。设计产业全年预收入将超过8亿元,同比增长200%以上。新引进了辽宁欧谷、展翔海事等12家企业,使高新区工业设计企业达到24家,收入超千万元企业为11家。2009年“俪”、“萨维”、“崔健”等多款自主品牌手机销售额将达到8000万元。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2009年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全年预计收入为3.5亿元,增长70%以上;收入超千万元企业为3家,其中, 2家收入超亿元。新引进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家,使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达到16家。东软、华信、海辉集团等企业跻身全球IT服务100强,亚洲新兴跻身外包10强。 打造总部经济。大连高新园区成功引进联合创业集团总部经济项目。高新区内非独立法人的IBM、DELL、HP、施乐、Unisys、日本财产保险、富士通BSC等世界500强公司正在逐渐向成独立法人转变,推进了总部经济在高新区的快速发展。 教育培训产业。安博与思科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高新区建成的网络人才培训中心形成了优势互补,建成了园内最专业的IT实训基地,每年可培养2万名IT专业人才。思科公司设立了在硅谷之外的人才培训中心,成为了大连及至东北软件人才的最大培训基地。 高端研发制造业和配套型服务业产业。大连高新园区积极扶持企业,抢占全国下一代高清数字有线电视市场。全年预计实现产值82亿元。在光电子产业大力培育LED骨干企业,抢占国际LED产业发展制高点;数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迅速推进,预计全年产值42.5亿元。新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预计全年产值66亿元。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今年投资1105万元建成了软件测试平台和嵌入式软件公共研发平台并投入运营,至此高新区公共技术平台增加到7个。这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