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历过五波财富重新分配的浪潮:从过去建立在土地、工厂、计算机基础上的财富分配,到现在以互联网、生化科技为特征的分配,我们抓住了哪一波的机会?
著名的 80/20理论指出,全世界20%的人,拥有
80%的财富,而其他很多人连简单的财务知识都没有。这不能不令人吃惊,我们的教育可以教出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人才,但是更多人毕业后却搞不清楚财富的意义。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很多人终其一生,不断努力工作,只为了获得财务上的自由。只可惜太多的人,努力的方向却是错误的。 有个员外要从魏国到楚国去,并在身上带了很多的盘缠。他骑上飞快的马儿,就立刻上路,不分青红皂白的他,一骑上马就往北方飞奔而去。路上有人问他要去哪儿,他大声回答要到楚国,路人便告诉他:“到楚国要向南方走,你的方向错了……”
员外却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儿跑得很快!”
路人开始着急了,拉住员外说:“不管你跑多快,方向一错,你就到不了楚国!”
员外毫不在意地说:“不会啦,我的路费还多着呢!”
无奈的路人只好放开员外,眼睁睁看着盲目的员外,一路向北方前进……
不听任何劝告的员外一意孤行,朝相反的方向前进,即使他的条件再好,也无用武之地,因为大方向错了!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必须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果方向错了,那优势只会发挥反作用。
根据2005年《读者文摘》对台湾和香港人进行的十大梦想调查,一般人环游世界的梦想只排到第六名,提早退休则是排到第九名,调查结果还显示,排在第三名的是和心爱的人相伴到老,第二名是从事公益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第一名是拥有财富,不必担心经济的压力。
人生的学分有很多,包含快乐、健康、爱在内的课题我们都要进修,我们不能在财富的学分上花太长时间。但是,我们如何能拥有财富呢?首先,我们不能像无头苍蝇到处乱窜,而必须知道掌握趋势,让财富随趋势向自己靠拢。
与其注意有什么股票我们该买而没有买,不如低头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站在趋势上。人类经历过五波财富重新分配的浪潮:从过去以土地、工厂、计算机为基础的财富分配,到现在以互联网、生化科技为特征的分配,我们已经抓住了哪一波的机会?有什么机会是自己应该把握而又错失了的?我们一生中能掌握多少机会呢?
每10年就会有一些迎合时代的伟大产品出现。在未来几年中,也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新作《新财富第五波(第2版)》(The
New Wellness
Revolution)中指出,时下掌握经济发展趋势的精英们,有五成以上是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他们拥有财富之后,最想追求的是健康和长寿。保罗?皮尔泽预计,到
2010年,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将为美国经济带来每年1万亿美元的收益,这些收益来自为大众带来健康、美丽,以及延缓衰老或预防疾病的产品和服务,等等。
《抢占2亿人市场》(Age
Power)的作者戴可沃更是指出:“退休的观念该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更具弹性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工作。”他强调,“以65岁作为老年人的退休年龄指标,已经严重脱离现实,这个年龄必须依长寿比例重新计算!”
仅仅在距现在不远的20世纪90年代,科技狂潮创造了许多科技新贵,当时的主流退休观,是拼命工作、提前退休,从此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如今,“越早退休越成功”的价值观,已被新的退休思维取代。现在,人类正从第三个退休时代,迈入第四个退休时代。
“退休生活太无聊,而且多数人的储蓄,不足以应对未来漫长的退休生活。”戴可沃认为,“再就业”的热潮逐渐形成,是第四个退休时代的象征,人们希望留在游戏中,而不是被放逐到边缘,撤退到界线外。相反,他们寻求具有生产力的、有参与性的生活方式,在老年阶段有所作为。
彼得?德鲁克在《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一书中也预言:“未来的人只要体力许可,必须工作到75岁。”因此我们必须要作好心理准备,追求下一波财富趋势。究竟有什么事业,值得我们一直干下去,或是有什么样的财富,我们不用工作也可以获得,使我们直到年老时也不用担心金钱的压力,并拥有健康的身体,过着财务、时间上富足的生活?
乡下有一家小杂货店,老板非常勤快地工作,因此店里生意兴隆,尤其是拥有多年的老主顾,长年以来,大家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一天,老板发现附近有家店开始装潢,并在不久后开张打出“全国最低价”的招牌,所以这些多年的老主顾,渐渐流失了。
心情沮丧的老板找不出解决方案。有一次,百思不得其解的他,遇到了多年前的老主顾上门,在店内自言自语:“哦,这是家只卖负债的店……”之后,这个老主顾扬长而去。
老板才恍然大悟:从消费者的立场来说,找便宜实惠的店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如何再找回老主顾的问题,使他开始陷入深思。
从此之后,老板转换思考方式,重新制定销售制度,消费者买东西可累积积分,介绍朋友消费亦可得到相应比例的积分,这样一来,他们购物不只是消费,同时也兼具生产的功能,这样,此前渐渐流失的老主顾不但回流,而且店里的生意甚至比以往更加兴隆。
21世纪最大的财富,首先来自对消费者的教育——关于新的财富观念以及怎样创造财富、拥有财富的教育。在拥有财富的过程中,渠道是最重要的创造财富的方式,人们通过创造渠道参与世界财富的分配,事实上,每一个世纪都有新的渠道被创造,靠敏锐思维发现的生意机会,结合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渠道,可为每个人带来更好的机会。
买了打折的东西,虽然少花了钱,但仍是负债式消费。老板建立“消费即经营”的双赢销售方式,不但使流失的老主顾回流,而且更是为自己找到了推广者。消费者从消费转换为经营模式,不但不会使银行存款因消费减少,反而是经营一项事业,让存款越来越多。
若想拥有更多,那就转变思维方式,即消费是为了增加资产,将钱转换成能成为资产的商品,或改变消费选择,在成为消费者的同时也成为经营者,购物是在创造财产,而不是消耗财产。一旦掌握此概念,我们即可为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