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搞错工作的目的了?
《富脑袋才有富口袋》
2010-08-02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老板的任务是发给我们薪水,
    让我们在公司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至于如何致富,
    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

    创造个人的愿景,实现自我目标,就是工作的价值。

    有3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十分热爱乘风破浪的海上活动,尤其是爱上驾驭船的快感。20年后,3个人依然对开船有无限的爱好,却创造了不同的生活。
    少年甲买船当渔夫,每天在渔港来回穿梭,开近海渔船的他,为了家庭、孩子的开销,必须赶上每日清晨渔货市场的批发,早出晚归,生活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所以开近海渔船是件苦差事。
    少年乙买的是阿拉斯加邮轮,每一趟远行,都是重达数千公吨①的邮轮,载着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欣赏美丽的冰河、冰川,对他来说,开邮轮充满了生活乐趣。
    少年丙购置私人游艇,每年一定远征各地,挑战不同的海域,由于事业飞黄腾达,更是有数千名业务人员为他工作,创造数千万新台币的年收入,因此他每年开私人游艇要花好几百万新台币,他认为驾驶私人游艇是在享受人生。
    同样是开船,生活的质量却有着天壤之别。

    任何情商高的人都认为,当工作的重点放在追求生命的乐趣上时,工作不但越做越有趣,而且凭借良好的工作表现,我们就越有可能累积财富。工作是为了带给我们人生价值,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找到生命的旋律,让我们有成就感。创造个人的愿景,实现自我目标,这才是工作的价值。
    一般人背负“为钱工作”的沉重心情,一旦工作遇到任何阻力,则极易陷入无奈的痛苦之中,不但让生命空流逝,也离财富越来越远。切记:工作不是为了赚钱或养老。年轻时努力工作,年老时要靠公司养老,靠公司照顾我们一辈子,这样的事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老板的任务是向我们提供薪水,让我们在公司学习、实现人生价值。至于如何致富,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了。

    不要搞错财富的定义,拼命用工作与生命换取金钱。

    一个事业心强的男人,天天忙到三更半夜,年过35岁的他,还没有娶老婆,虽然现金存款直冲七位数,但是幸福基金却是0。
    生命就像一条长长的路,他每天努力盘算着,究竟要赚多少钱才能付清房贷,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娶妻、生子。过度的操劳并没有带来回报,这一天,一个噩耗突然传来,医生宣布他得了恶性肿瘤。为什么他的人生并没有“从黑白变为彩色”呢?
    因为从过去直到现在,这个男人的生命一直都是“黑白”的。现在他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却流下了后悔的眼泪。

    就算从事医生、律师等理想的职业,我们都不该用时间换取金钱,但为了保持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大部分人失去理想而陷入疯狂状态,仿佛大家不需要时间,只需要金钱!

    根据调查,65%的台湾人希望生活的节奏放慢,自己过着悠闲的生活,至于原因,61%的人表示,他们花费太多时间只为了养活自己,并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81%的受访者更期待与家人在一起,56%的人则强烈渴望将时间用到个人的兴趣及理想上。
    《无限的财富》一书的作者指出,未来社会提供的最大机会是在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因为有许多技术尚未在流通领域里应用,许多流通领域大型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向顾客传授新产品与服务方面的知识,改善他们的生活。
    究竟人的一生能够赚多少钱呢?我想这是个十分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是体育健将就好了,像老虎伍兹20岁时已经赚 1 600万美元,或是迈克尔?乔丹拥有传奇般的收入,因此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努力练球,梦想自己成为下一个体坛的明日之星!
    看到这些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值得注意的,并非你现在赚多少钱,或你愿意在工作上投入多少努力,你也不需考虑自己有多少才华。你要知道的,是钱的轨迹,只要知道钱的轨迹,要赚到钱,其实是一件容易的事!

    许多人像每天在笼里随着转轮快跑的仓鼠,为了生活费、车贷、房贷、子女的教育费等,忙得团团转,就算跑得再快,还是在原地打转,即使累得要死,还是依旧无法停下来,也找不到出口。如果我们得为仓鼠笼里的生活费、车贷、房贷、子女的教育费等费用忙得焦头烂额,那么记住,我们得帮自己想办法找到出口,学学亿万富翁正在想的事,那样我们就不用困在仓鼠笼里发愁了。
    我们必须思考的是离开仓鼠笼的方法,而不能用原本习惯的无意识奔跑的仓鼠式的思维来思考。现在的我们,是用自己过去的思考方式,而走至今天这步田地,并维持同样的行为模式,因而不可能成为我们梦想中的那个样子。
    我们应该学着用工具赚钱,而不是耗尽自己的生命来养家。我们必须是为了累积竞争力,忙着建立系统,或创造自动生财的器具而工作。千万要记得,凡是用时间、生命换得的钱都不能花!很多人上班或开店,可能日以继夜、不断地工作,他们永远是在用生命去换钱。

    财富不应该用生命赚取,我们应该是利用系统,让财富源源不绝地出现。

返回目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第六届江苏读书节在南京开幕 2010-07-20
· 深圳民间读书会网罗爱书人参与 2010-07-20
·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 2010-07-01
· [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2010-06-08
· 《悬崖边的贵族》的断想读书留香 2010-05-18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全球经济复苏判断与我财政政策取向·[思想频道]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延续经济增长奇迹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