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公务员“非转农”小算盘大问题
2010-07-20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公务员拥有双重身份,浙江义乌市开除200多名公务员村籍,公务员争当农民怪事背后有何猫腻?《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最近在浙江义乌出现了一件怪事,许多的城里人想方设法要把户口迁到农村去,而且这些人全部都是公务员。为什么他们愿意放弃城市户口呢?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猫腻呢?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今天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何帆和刘戈。我们同时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或者加入号码为123456789的QQ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给予关注。
    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来了解一下,发生在义乌的这件怪事。
    在就业压力增大,无数人争考公务员的今天,浙江义乌市却出现部分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愿意回村里当农民的怪事。日前,义乌市200多名拥有农村户口的公务员被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要求从农村迁出户口,办理农转非,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义乌市为何开除这些公务员的村籍?公务员争当农民怪事背后有何猫腻?今年初,当地组织部门接到多方群众来信,举报一些公务员为当农民把户口迁到农村。此后,多部门对全市4000多名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展开户口调查清理。
    近年来,共有94名公务员把户口迁入农村,调查还让更多户口始终在农村,一直拥有双重身份的公务员浮出水面。当地组织部门先后把195名农村籍公务员户口迁出,还对40人办理了农转非,退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手续。义乌市一位干部说,不要小看了这个农村户口,它在农村涉及的经济利益十分巨大。义乌市纪检委副书记胡爱芬指出,如果本人户口在农村,旧村改造能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可以盖起四层半的房子,宅基地可以参与流转,当地市场价每平方米都超过两万元;另外,盖起的房子可利用地处义乌小商品城附近的区位优势,开展物流运输等业务。义务市委组织部长缪永法说,不少公务员“争当农民”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可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以土地征用补偿费为例,集体土地被征后,全村拿到的补偿总额是固定的,可村里多一户,大家均摊时就会少分一部分钱。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户口下乡,人不下乡,为的就是到农村去分享这个农村的户口的红利,那么在这当中究竟有多少的利益让他们去追逐?去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
    刘戈:其实现在在农村,在农村的户口上附着了几样东西,一个是耕地和粮食补贴,这一点,因为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政策,所以你现在即使拿到了农村户口,你也拿不到这块利益,但是剩下的还有什么呢?一个是农村集体财产的一个分红,还有现在的低保,这个可能我觉得对这些村里的农民公务员来说也不看在眼里,他看上的是什么?看上的是那个农村的宅基地,也就是说,在义乌他们现在在进行旧村改造,那么在旧村改造的时候,那么每一个农村户口的人可以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积,你把这个拿到了以后,你可以盖房,可以盖到四层半,可能还有半层的地下室,那么这样算下来,如果我们按容积率为2来算的话,可能就可以盖出来200平米的房子,那么200平米的房子在义乌这个地方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地方的话这样的房子应该能够卖到一平米2万块钱,所以有的公务员最后按照规定,他把农民的身份最后取掉以后,他非常遗憾,说我这好几百万的收入都没了。
    主持人:白白损失了。
    刘戈:就白白损失了,所以这个利益还是非常的大。
    主持人:看起来这个农村户口的红利对他们而言,真是一块香喷喷的大蛋糕。
    何帆:那我们现在看到这些公务员到农村去,其实他不是去为了种菜,他可能是为了去“偷菜”,他们自己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委屈,因为有一种说法,说为什么现在这些公务员是农村的户口,他说我们原来就是农村户口,我们后来考上了公务员,但是还没来得及把我们的户口转过去。那到底公务员是不是一定得是非农户口呢?这个说法也不一样,但是至少我在这个浙江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的网站上就看到,有一个网友就给他们提了个问题,说我考上公务员之后或者是事业编制的这个单位,我是不是一定要农转非,那么浙江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给的答复是,如果你是公务员那你必须要农转非,如果你是事业编制,那么现在国家和各地政府没有明确的规定,可能各地的情况不一样。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既然他考上了公务员,他就应该已经办了农转非,要不然的话他为什么现在能够坐在公务员的这个位置上呢?我更担心的就是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他本来其实不是农村户口,他就是为了看中现在,如果我把户口办到农村之后,我可能会有500万到600万的这种,至少是这么多的利益,所以才过去的。那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目标就更加的明显了。所以你现在看到,就是对我们来说,我也想,我有时候我也想到农村去,“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过上陶渊明这样的田园生活,多好啊,但你去试试看,非常难的。就是你从农村转到城市很难,你从城市转到农村也很难的,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么难的事情,人家轻而易举就能够做到了,所以这些人是我最佩服的。
    主持人:其实这个“佩服”肯定你是打了引号的,因为所有的人都觉得这当中实在有太多的蹊跷,我们来听听大家的看法。马上我们来接进下面这位网友的视频信号,这位网友你好,欢迎你加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讨论,能不能透露一下你现在人在哪里?
    网友:你好,我是在浙江义乌。
    主持人:您就在浙江义乌,恰好是这一事件的事发地,我想知道一下,你是大概在什么时候听说了这件事,听说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网友:在今天早上听说的,这些公务员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分到宅基地,可以建房,这个利益很巨大的。公务员收入本身就是可观的,待遇也是比较好的,大家都很羡慕公务员的。
    主持人:当地的老百姓怎么来描述或者是评价这件事情,他们都议论一些什么?
    网友:当地的老百姓都不喜欢他们过来上农村户口,这样过来的话,农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的。
    主持人:那你对于这部分改变了自己身份的公务员,你个人持什么态度?
    网友:我个人的话,他们本身已经得到了政府那边的利益,就不能再获得这边的利益。
    主持人:好的,谢谢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网友的一些观点。
    我们首先来看看“水天一色”这位网友的观点,“一纸农民的名分,关系巨额‘钱途’——既身为公务员在机关获得相应收入与待遇,又可以作为农民在农村获得征地补偿,参与村集体分红,享受旧村改造的政策,不少的公务员争当农民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
    好,再来看看下面这位网友他叫“张海”,他说“不管农村户口有着多少潜在的利益,如果没有接收者,这些公务员们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农民,对于前来与自己争利的公务员们,村民们又有着怎样的不满和无奈?‘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今还能有多少公务员们有着如此的思想境界?此事真乃某些人的悲哀啊”。
    主持人:在义乌的这件荒唐事被媒体曝光之后,大家议论纷纷,我们马上来看一看媒体的一些观点。
    公务员争当农民,来看媒体热议。
    《齐鲁晚报》文章,严令200余位下乡公务员的户口“回归”城市,我们为此事得到纠正拍手称快之余,还应继续反思。一些手握权力的公务员们,为何没有养成在利益面前公平清正的习惯?我们的制度设计者、监督管理者,应该怎样完善政府职能?规范公务员们的逐利冲动。
    《新京报》文章,城镇户口的普通居民将户口迁到农村后,就无法享受城镇社保,而公务员的社保则由国家全额埋单,碗里吃的本来就不少,还要把筷子伸到锅里,享受农村户口的红利,自然是不公平中的不公平。
    公务员本该为社会公平做出表率,绝不能利用自己分粥人的身份谋私利。
    《华西都市报》评论,更需反思的是如何让村民拥有对村集体资源和资源收益的支配权,有了真正的支配权,那些外来争利者,才不可能得逞。
    新华社文章指出,公务员把户口迁到农村,反映出一些“潜规则”:为什么公务员迁户口这样容易?因为有的公务员掌握了相当多的资源,完全有办法操作,同时有的村干部,由于看重一些公务员手中的权利与资源,也比较欢迎公务员户口下乡,真正让这些追逐利益者出局,还有赖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一些权利部门手握的垄断资源逐渐取消。
    主持人:我们看到媒体在热议这件事情的时候,有的时候措词是非常严厉的,而且大家觉得在这样的一个荒唐事情的背后,其实有着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一些举动,何帆刚才你也特别提到了,这个身份的转换其实是很难的,“农转非”很难,“非转农”同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对于义乌这样的200个公务员他们做成了,他们是怎么做成这件事的?
    刘戈:其实在印象里头,是“农转非”这件事情比较难,过去50年一直是这样的,但是“非转农”并非容易,是因为只不过以前没有人这么做,所以他没有感受到这种事情的复杂,不光是“非转农”,“农转农”也很麻烦,因为你从这个地方的农村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农村,我有一个亲戚,他因为婚姻的这样一个关系,结婚从一个边远的地方到了城市的郊区20年了,到现在这个户口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么还有一些地方比如说有一个女孩嫁到另外的村子里面了,最后因为离婚了,又想回来,这个问题也很难。所以为什么这个“非转农”或者“农转农”会这么难?因为你这个地方是农村的话,是集体所有制,你这个人迁出去了,你再回来以后就面临着利益重新分配的机制,理论上必须全体村民通过同意你回来,你才能回来。那么这样的,这是一个,必须在利益上进行一个重新调整划分的过程,同时的话,你还要在派出所,公安分局和市公安局这三级机构里进行审批,这样你整个这样一个程序才能完成。那么你这样一想,就是如果要是有能力把自己原来的城市户口换成一个农村户口,这样的人,一定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有投资远见的人,他们在若干年前,在这件事情相对容易办的时候,很多农民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这个户口的重要性的时候,他们把这件事情就办了,所以到现在的话就要参与到这样的一个红利的分红的过程当中。
    主持人:何帆在你看来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何帆:这件事情能够办成,它的背后一定有非常复杂的交易,就像刚刚刘戈说的,你比如说如果你本来不是这个村子的人,你现在想把户口迁到这个村子里头去,那得需要全村的村民都得开大会,大家都得同意,但是因为现在要过来的是这些当地的官员,那我想普通的村民肯定也是敢怒不敢言的,最后可能也就一路绿灯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现象是什么?就是凡是有利的地方总有一些少数不法公务员的这些身影,你比如说,其实这个公务员本来占用的这个资源就很多,现在社会上普遍诟病的公款吃喝,公费的出国,公车的消费这都是你占的好处,那么比如说现在我们有一个政策经济适用住房,可是我们看到在很多地方,官员他在来打逐个经济适用住房的主意,有人说这个房子一经济,官员就适用,所以最后都是被官员给拿走的。那为什么现在他们还想进村当农民呢?就是因为这个户籍制度,现在和有一些利益绑在一起,尤其是一些靠近沿海的,靠近城市的这些,城郊的农村,那么你现在如果你搬进来的话,这个利益太大了,所以正是这种庞大的利益吸引了他们,他们就进来了。对我们来说这个户籍制度那就是“铁将军把门”了,你想过去是很难的,但是对人家来说这不是“铁门”,这是个“旋转门”,我想进去就进去,我想出来就出来,就是我们可以设想,可能过了两年之后,等到你旧村改造,改造完了,他拿到宅基地,然后他也把它卖掉了。
    主持人:等于他又回去了
    何帆:他可能又回去了,他又变成这个城市的户口了,因为他一点便宜他都不想丢掉,都想要占,这就是现在就变成了一个特权通吃的现象。
    主持人:真是如入无人之地,其实正像刚才我们大家讨论的,无论是“农转非”或者是“非转农”,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浙江的义乌这200名的公务人员竟然就已经顺利而成功的下乡落户了,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敢于吃着碗里的又占着锅里的?也许义乌的这200名公务人员下乡,可能只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但是在未来我们城镇化的进程当中究竟靠什么来阻止这类事件的再度出现?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一纸农民名分,涉及经济利益巨大,保护农民利益如何规避类似事件发生?《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节目现场,今天的《今日观察》节目当中我们和大家共同关注的是浙江义乌200名公务员下乡落户的这样的一件事,在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思考,来,我们看一看网友刚刚传来的这两幅漫画,这是一位公务员正在追逐一顶草帽,草帽被赋于了一个全新的名称,叫“生钱的草帽”。
    刘戈:对,其实这个草帽他拿到以后,并不想戴上,其实那个草帽里头是因为有钱,他把那个钱拿走就行了。因为你看,现在总共处理了将近200位公务员,但是这200个公务员里头所有的共同的选择都是,还是留下了原来公务员的这个帽子,把这个草帽把它最后不要了。
    主持人:好,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幅漫画,这里面的一个公务员他做的事情就和我们的这个主题有关系。
    何帆:对,他本来他捧着一个公务员的铁饭碗,但是他吃着自己碗里头的,他觉得还不够,他还要非得去抢别人锅里头的,而且你看他的吃相很难看的,本来你这个农村的经济利益那是别人的锅里头的,不是他自己的,但是你看他嘴巴张得多大。
    主持人:是,这真是张牙舞爪的一个真实版本。我想在义乌的这起事件当中,这些公务员他们利用各自的一些办法在侵占着农民的利益,但是实际上对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土地,国家也非常的重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我们一块来了解一下。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惠农好政策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在浙江,全省已推行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清产合资,量化为股权,均摊到村民身上,目前已有千余个农村完成了这项改革,去年人均分红500多元,有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分红则更多。
    农村土地资源带来的财富正在成为一些地区农民增收的新来源,说起土地,我国一直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之宅基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因此,国家自1999年起就三令五申,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征地补偿新标准实施,确保补偿费落到实处。《通知》要求: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两年至三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未及时调整的,不予通过用地审查,按照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及时足额支付,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防止和及时纠正截留,挪用问题。国家除惠农政策外,一直致力于保护农民在土地上的利益不被侵害,而对于侵害农民利益的新动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反思。
    主持人:土地可以说是农民手中最值钱,或者说最有价值的一个资源,但是这些年来,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我们看到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却是层出不穷,我们想问问两位评论员,在我们关注的这起事件当中,这些公务员他们损害的农民利益究竟是哪些?
    刘戈:其实如果说以前一些地方政府用很低廉的价格最后从农民手中拿走土地是一种豪夺的话,那么现在个别的公务员用这样的一种巧妙的办法,把自己变成农村户口,并且获得这样的一个土地的收益的话,那就是一种巧取。所以为了防止这个豪夺,你看最近两天国土资源部又下发文件,就是说要加强对于农村征地的这样一种补偿措施,但是呢,在这样的一个措施里面,我们看到它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说要把钱分到位,就是说怎么分?如果要是能够分到每一位村民自己手里的话,一定要分到他们的手里。那么通过这样的措施,力图让这样的一种土地收入让它公平,但是你看有这样的一些公务员,在义乌这里面,甚至还有像局长这样的公务员,那么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他们自己直接把自己的身份就变成农民,那么好吗,正好他承接了这样的一个政策,他就直接可以按照农民的这样的一个待遇的话,他去分钱了。所以的话在这个当中,你会看到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城市化浪潮当中,工业化浪潮当中,土地的升值。那么这几年的话,很多地方的话都表现出来这样的一种升值的这样的一种状态。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义乌处理公务员,其实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就是“农转非”已经小于“非转农”的这样的一个人数。那么也就是说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同时在进行的,甚至在有一些地方,就是说表面上的逆城市化,甚至更严重,就是为什么呢?比如说这个地方现在经济发展了,或者这个地方要修公路,这个地方要建矿,那么这个时候,有很多手里头握有权利和信息的人,他们会提前若干年把自己的户口办到这些地方,那么他甚至变成了一个非常精准的,具有前瞻性的一种投资行为,那么通过这样的一种投资行为,悄悄地不知不觉地把农民的利益分走了。
    主持人:其实在这一系列的侵害农民利益的手段或者是现象当中,究竟有哪些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何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就是有一些不法公务员他翻过户籍制度的这个墙,到别人的院子里面去偷东西,但是说到底来说,我们要保护的农民还不仅仅是在城市旁边的农民,不仅仅是是在沿海地区的农民,我们要保护的是全中国的农民,如果要保护全中国农民的利益的话,我们应该慢慢地把户籍制度这堵墙,应该把它拆除掉。因为现在从中国来看,你说收入差距最大的地方已经不是简单的城乡差距,中国的收入差距最大的地方是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边上的农村,还有那些在内地,在偏僻地方的农村之间的差距,那才真是天壤之别。那我们怎么办呢?就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时候我们修了太多的墙,我们有了太严密的户籍制度,而我们的户籍制度又和很多福利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们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的流动,才使得很多向往幸福生活的农民没有办法能够有一个比较光明的一个前景。就算是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没有办法在一夜之间把实行了这么多年的户籍制度能够完全废除得掉,但是我们逐渐要做的事情是我们要把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这些福利要把它一点一点的剥离,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我们的这些农民在中国流动的时候,在他们自由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居住地方的时候,才会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的便捷,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他们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有体面的工作。
    主持人:这件事情在网上也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马上我们也来看看一些网友的看法。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位叫“恒达”的网友,他提到“这种公务员两头通吃的行为,尤其对一些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将户口落在农村的行为更要严肃处理,这种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行为,虽然与贪污受贿有所区别,但也是一种取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如果放任这种行为的存在必然会让更多村民利益受损,损害社会公平,更会损害权利力的纯洁性和公信力”。
    再来看看“风中的遗憾”这位网友他的观点,“我不想说这些公务员,道德是无法约束的,人的本性是趋利的,我只想说为什么这些事情老是发生?法制建设的落后,城乡二元化的弊端”。
    再看一位叫“败絮其外”,这位我们节目的老观众,他提到这样的一个观点,“现行制度下的公务员只是特权阶层的代名词,表面看非转农现象似乎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而出现的,其实在特权阶层存在的社会当中,即使没有户籍制度,特权人群一样能够利用各种形式与民争利,只有加快民主法制的建设和完善,才有可能治理这种巧取豪夺的一再发生”。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也再来看一看今天的特约评论员他们的观点。
    周汉华(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对于这种现象要严肃法纪,通过法制的行为,严厉地打击这种不法行为,从行为主体上来说,既要对这些把户口迁过去的公务员进行法律上的制裁,同时也要对帮他把户口迁过去的相关的责任人,同时进行打击,从打击的手段上来说,这里涉及到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两个责任,那么作为公务员来说,他显然是违反,我们公务员管理的法律,那么该辞退的就辞退,将降级的降级,该开除公务员队伍的就开除公务员队伍,以儆效尤。
    党国英(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现在规定就是,只有给农村的集体组织成员,才有这种的补偿,那么我们这些公务员不是集体组织成员,按说就不应该享受这样的一个补偿,而我们在征地的补偿过程中,是针对农民的承包地来补偿的,(公务员)必须要重新在集体当中获得一块土地,势必和农民的土地利益形成一个冲突,所以有可能引起农村社会不稳定。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通过产权改革,的确把农村的集体土地,要通过改革量化到农民头上,只要量化到农民头上,那么我们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该得多少利益就比较清楚,别人要侵占农民的利益也就不容易了。
    主持人:回到这个事件本身,我想再次听听两位评论员的观点,对于这些违规将自己的户口落户到农村的义乌的这些公务员,在他们的处理之上你们有着什么样的期待?
    刘戈:对,义乌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所以现在他们市里头做的事是亡羊补牢,那么就是说把已经去试图去和农民争利的这样一些公务员的行为把它终止,让他们,把他们变回城市户口,但是呢,其实义乌这个事情的话应该说在前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就是他们会把户口进行这样的转移,那么其实义乌前几年发生的事可能就是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现在发生的事情。所以的话,我觉得可能全国很多地方还要做一件事就是未雨绸缪,那么怎么样在他们刚动了这个心思的时候那么就把这条路封死,就让你公务员的话,你既然已经选择了吃国家铁饭碗,这碗饭那么你就不要再动和农民去争利的心思。
    主持人:何帆你的看法是?
    何帆:义乌现在这些公务员他是想戴两顶帽子,他既想戴农民的草帽,又想戴自己公务员的乌纱帽。
    主持人:是。
    何帆:那么现在处理的办法是说不行,你不能戴草帽了,我倒是建议干脆把他们的乌纱帽拿掉得了,因为他不是想当农民吗?那你干脆就尊重他的意愿,让他们当农民得了。
    主持人:那他们肯定舍不得。
    何帆: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这个后路给堵死,因为我们现在看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又见水污染 2010-07-20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房地产博弈再起 2010-07-13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安心食用 靠科学不靠感觉 2010-07-12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造城冲动下的“空城” 2010-07-08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中国经济:在“两难”中前行 2010-07-07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田立:两大投行顶不上一条章鱼?·[思想频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样出彩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