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安心食用 靠科学不靠感觉
2010-07-12   作者:  来源:央视网
 

    美国麦乐鸡含有两种化学成分,麦当劳深陷“橡胶门”,国家药监局展开监测,添加剂话题陡然升温,《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这两天麦当劳的日子可能有点不太好过,它的一款产品麦乐鸡的配料当中被国外的媒体披露说,检出了两种特殊的化学成分,消息传回到国内呢引起了轩然大波。究竟这两种成份是什么?有没有害?麦乐鸡到底有没有问题?今天的现场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沈骥如和刘戈,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各位可以登录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或者您可以加入号码是123456789的QQ来发表您的观点。
    好了,首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几天麦乐鸡的遭遇。
    这几天“麦乐鸡”成为媒体热门词汇,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这两种添加剂就是让麦乐鸡深陷舆论漩涡的罪魁祸首。
    几天前,《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美国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泥胶和石油成分的化学物质,其中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化学消泡剂,经常用于玩具泥胶和化妆品,另外一种特丁基对苯二酚则是一种动物和植物油的防腐剂,含有石油成份,食用一克可引发恶心、呕吐、耳鸣,严重者甚至窒息,随后麦乐鸡风波在美国和中国等地陆续掀起,中国的营养学专家也认为化学麦乐鸡长期食用会致癌。
    蒋卓勤(中山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因为它不是我们的营养成分,如果这样长期累加作用,那最危险的肯定是致癌了,那么一般的话人体的一些器官功能啊,比如肝啊、肾脏功能会受到影响。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随后发展声明,在中国售卖的麦乐鸡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对苯二酚两种物质的含量符合现行国标GB2760对人体无害。卫生部表示,我国也允许这两种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限量使用,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国930批食用油样品做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特丁基对苯二酚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颜江瑛(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这两种物质都是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那么聚二甲基硅氧烷,可以在食用油脂和肉制品工艺当中使用,就是在食用油脂中最大的使用量,每公斤不能超过10毫克,那么在肉制品工艺当中使用,最大的使用量每公斤不能超过0.2克,特丁基对苯二酚可以在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和油炸食品当中使用,但是最大的使用量也不能超过每公斤0.2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6号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正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麦当劳麦乐鸡相关产品进行监测。
    主持人:麦乐鸡的风波这两天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一个新闻,那么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想要了解麦乐鸡的风波到底是因何而起?从何而起?我想沈先生是不是先给我们描绘一下这个风波它起来一个路线图。
    沈骥如:7月初,美国的CNN,就是美国有线电视网,它的一个记者报道,美国的这个麦当劳里面一个产品里面有两种化学物质,一种就是防泡剂,就是防这个油在炸鸡的时候出现很多泡沫,还有一种是防腐剂,这个防腐剂也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那么它少量的使用的时候是防腐,但是如果你吃多了会造成恶心、反胃,甚至这个要窒息,那么也就是说吃多了是有毒的。那么这两种东西它和石油有关系,另外它又是和橡胶有关系,所以人们一听就觉得这问题是不是挺大的。那么后来呢,香港的报纸也有报道,那么英国《每日邮报》也有报道,也就是说成了一个世界范围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了,那么在我们中国呢,也就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主持人:大家对于这个食品安全的担心,又一次摆上了桌面上。
    沈骥如:对。
    主持人:那进入到中国之后这个事件目前的最新进展是什么样子?
    刘戈:最新进展,我今天中午特地去了一趟麦当劳餐厅,然后我也买到了麦乐鸡,这说明就是目前照常营业。
    主持人:这个产品还在销售。
    刘戈:而且产品还在销售,我也是头一次吃这个东西,那么现在看呢,到中国的这段时间各方面的反映都还是非常积极的,那么在5号的时候麦当劳就通过邮件向媒体发函,那么说我们目前这两种添加剂是符合中国法律的,在6号的时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组织了专家那么进行了讨论,那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两种添加剂是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那么在7号的时候卫生部的有关负责人,那么就明确向公众表态,目前来说在国外的报道中引述的这两种食品添加剂在中国是允许使用的,是符合标准的。那么从现在来看呢,它引起这么大的一个反响,我觉得在传播上就像刚才沈老说的,那么使用了,在国外的报道当中使用了,从石油中提取的这样的一种产品,那么这个词汇实际上我们知道有机化合物,基本上都是从石油里头提取的,也就是说大量的食品添加剂里头都有使用,所以这也不是一个新闻。那么现在最新的进展是,北京市的卫生部门已经在表态,马上在这两天的话对麦当劳的所有的这样的两种添加剂的使用的剂量进行一个调查,那么我相信很快的话也会有一个结果。
    主持人:事实上这两天在网络上大家也对于麦乐鸡的风波,有着非常高的一个关注度,那么接下来也有一位网友正在线上,我们来请他参加到我们现场的讨论当中。
    这位网友,你好,我想问一问您在过去的时间当中你是不是经常会去麦当劳吃呢?
    网友:对的,会经常去吃。
    主持人:也是喜爱这样一个洋快餐。
    网友:对。
    主持人:那在麦乐鸡的这个风波出现之后,您还去过麦当劳吗?
    网友:自从这个出了以后,然后我就基本上就没有去过。因为这个东西不管是这个事件是真与假,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一出来的话,心里面总是有一种,反正就是特别担心那种感觉。
    主持人:好,也谢谢你参与我们节目地讨论。马上我们也来关注一下,我们其他的网友在节目现场一些留言。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名署名叫“弱者”的网友,他提到“食品当中的化学成分对一般的市民来说,是看不懂的,但既然说到是化学成分想必一定不是天然产品,必是合成的产品,必定对人体不是很有益,至于是否有害或者无害百姓自然是不知的,这个太专业了”。确实这的确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话题。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署名叫“张海”的网友他说“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具体到某一种是否对人体有害,我们百姓真正是雾里看水中望月,我们只希望相关的职责部门迅速地调查研究,还大伙一个明白,还有一定要加大监管的力度,防患于未然,别再跟三聚氢胺那样马后炮了”。
    我想食道如今,可能还有不少人很难以准确地说出到底麦乐鸡当中添加的化学成份是什么,但是大家特别渴望清醒地看到,这两种化学添加剂到底有害还是无害?它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接下来我们马上来采访一下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陈君石先生,他是我们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营养和食品方面的专家,马上我们来听一听他怎么说。
    陈君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一个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大量的研究,我们不能说我们整个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都和国际接轨了,都很先进了,起码在这两个化合物上,我们跟国际标准完全是接轨的,我们一点不落后。第一个化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它的功能是消泡,食品添加剂是有功能的,油脂的消泡剂是一个合法的功能,它的用量也是有规定的,只要企业按照这个规定来使用,不超量使用就是合法的,那么我们现在唯一不清楚就是它的量;那么第二个化合物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它是一种抗氧化剂,这个是一个几乎全世界没有国家不用的一种防腐剂,也是在名单里头有的,只有这个量,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要通过监督,通过检测知道它有没有超量的使用。
    主持人:好,谢谢陈君石先生,之前我也了解到美国麦当劳公司的发言人曾经提到,这两种物质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实验检测当中已经表明它是对人体无害的,大家可以放心安全的食用,作为世界五百强的一家公司,麦当劳在全球无数的分店当中,实际上对这两种物质的使用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许多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列,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允许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消泡剂和抗结剂,在乳粉、植物油脂、蔬菜水果制品、饮料等食品中使用,使用量为每公斤0.01克至每公斤0.11克,美国允许用于多类食品的加工,最终食品中的含量一般不超过每公斤0.01克,特丁基对苯二酚可作为抗氧化剂在植物油脂等食品中使用,使用量在每公斤0.1克至每公斤0.4克,美国允许其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氧化剂联合使用,其含量不能超过食品油脂含量的0.02%。
    麦当劳全球媒体关系经理麦孔说,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目的是为了油起泡,而每份麦乐鸡含有的特丁基对苯二酚成分则控制在0.02%,属于安全范围内。而在一洋之隔的英国,出售的麦乐鸡不含上述两种化学成分,麦当劳发言人表示,这是由于两地制作麦乐鸡方法不同,在我国也允许这两种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限量使用,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中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新品种安全性评估,食品添加剂标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按照规定的品种、用量和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主持人:又是食品添加剂,我们看到它已经次又一次地冲击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一个敏感的神经,那么针对麦乐鸡风波,沈先生您觉得消费者对它的质疑或者说对它的担心主要是集中在什么样的方面?
    沈骥如:消费者的担心,首先是这个食品安全对健康的危害,因为我们前几年这个三聚氰氨事件,这个奶粉伤害了很多孩子,给许多家庭造成了灾难,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问题,那么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又有新的问题出来,因此老百姓呢,是非常敏感的。那么总的来说,像麦当劳它的经营还是比较规范的,否则它不可能成为这么大一个“五百强”,但是不能说它没有问题或者说前科,那么我给你可以举几个例子,这个对中国老百姓应该说都是有印象的,肯德基在2005年3月被发现了,它的产品里面有苏丹红,这是一种伤害肝的一种添加剂,那么这个是一件;2006年,麦当劳的产品里面有这个反式脂肪酸,这也是一种有毒的,那么增加了三分之一;还有,2007年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承认,他们在用过的油,用过的油应该把它倒掉的,但是它为了节省成本,它用一种叫做滤油粉,把这个油过滤,然后再继续使用,但是这里面的致癌物质是没有滤掉的,那么这个也被揭发出来了;今年3月份有一个防腐剂的过量使用的问题;6月份又有一个玻璃杯的铬门,就是铬是一种有毒的稀有金属,它的玻璃杯的涂料上有这个东西,那么发现以后也收回了;7月份又出了这个麦乐鸡的问题。
    主持人:所以您的观点是说,过往这些添加剂的这个阴影不断地累计,让大家对这一次的反应可能是比较激烈的。
    沈骥如:就非常敏感的。
    主持人:非常敏感的。
    沈骥如:对。
    主持人:追溯一下这个新闻报道的源头,我们也知道,它是最早报道麦乐鸡当中含有这样添加剂的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它在中国引起的反响比较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还超过了美国。
    刘戈:对。
    主持人:刘戈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反响?
    刘戈:一个就是刚才沈老说的,这几年我们不断地从食品当中去学习化学知识,今天的话两个非常生僻的词,“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对苯二酚”,之前的话三聚氰氨,我们已经说得很熟,我们甚至心理上已经产生一种阴影,就像杯弓蛇影一样,看到绳子的话也觉得是蛇,所以的话有这样一些事情相关很容易发生联想,这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洋快餐,本身在进入中国以后,实际上我们对它,很多人一直对它有看法,而认为它不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因为它高脂肪、高蛋白,和我们中国人饮食习惯也不是完全一样,我们烹饪的话觉得油盐酱醋一加把食品制作出来就行了,但是它那个用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它更接近于我们看到的香肠,我们感觉的话有一种隐隐的这种担忧好像被证实了,哦,觉得原来它不仅仅是对健康有影响,原来它这种工业化的方式,甚至还可能给我们带来其他的我们原来不知道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其实这样的担忧,可能并没有到此而终结,那么麦乐鸡添加化学添加剂的这个事件,未来会有着什么样的走向?如果才能够真正消除公众心目当中的重重疑虑?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食品添加剂搅动民众敏感神经,如何消除百姓疑虑?食品安全信息怎样更及时公开?《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节目现场,今天的《今日观察》我们和大家关注的是麦当劳的麦乐鸡当中的化学添加剂这一事件,我们来看看网友传来这一漫画,在这个漫画当中到底表达了网友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我们请两位评论员来一块分析一下。
    刘戈:这是一个倒置的桌子。
    主持人:哦,扣过来的一个桌子,这个桌子边缘写了四个字口“食品安全”。
    刘戈:然后支撑这张桌子是这四条腿。
    沈骥如:四条腿不一样长。
    刘戈:对,消费维权、执法监管、社会监督、经营自律,那么他认为经营自律是最短的一条腿。
    主持人:在这幅漫画当中沈先生您看到了什么?
    沈骥如:我觉得这四条腿不一样长,说明我们现在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经营自律有问题,其他的……
    主持人:就是我们的最短板。
    沈骥如:也有执法监管、社会监督都不够,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经营自律,我觉得这幅画画得非常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食品添加剂有两千多种,那么每一种食品,我看到一个报道,说一根冰棍里有16种添加剂,那么你想我们中国这么大,13亿人,有多少个饭馆子,有多少种食品,你那个监管局得几百万人恐怕都监管不过来。
    主持人:是。
    沈骥如:所以要防止这个食品出问题,关键是生产的人,要有社会责任,要有这个社会道德,功德,因此这个行业自律,是非常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有社会的监督呀,这个执法的监管、消费的维权这样配起套来,那么才能把事情搞好,这里头还有一个就是政府在这个执法监管方面,我觉得也是要加强的。你既然不可能每一个食品商店的锅,每一个灶你都看起来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就是抽查了,抽查以后必须是重罚,如果发现有问题要重罚,这样才能形成这个威慑力。那么现在我们往往是不痛不痒的轻轻地一罚,这样他这个违法的成本很低,他就可能再犯。
    主持人:我们希望这画面上四条腿其实是四种措施并举。
    沈骥如:对。
    主持人:才能够真正让我们食品安全这张桌子非常稳固地出现在百姓的生活当中,其实针对这次麦乐的鸡风波,国内外各大媒体也都发表了相关评论,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食品安全正日益上升为全民重视的高度,麦乐鸡“橡胶门”事件,媒体高度聚焦。
    新华网援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何计国教授的话说,特丁基对苯二酚是一种油的抗氧化剂,也可叫防腐剂,很多食品加工中都会用到,比如食用油里就有这种物质,目前还没有过量后的危害证明,何教授认为,用了该物质比不用可能还要更安全些,尤其在一些食用油中,如果不用的话油就会很快酸败。
    《法制日报》发表评论,当某个食品出现问题时,职能部门更应该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以科学公证的态度拿出令人信服的检测结果和评估报告,如此以来既维护了商家的利益,又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钱江晚报》文章,麦乐鸡是不是“毒鸡”暂且不表,但在重要性与优先权上,流程的合法远重于剂量的合法,最新实行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中规定,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标签上应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有使用禁忌或安全注意事项的应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主持人:作为消费者我们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化学家,所以我们更希望相关部门的调查的结果能够尽早地出现,来打消公众的这份担忧,沈先生在您看来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消除我们消费者内心的这种疑虑?
    沈骥如:我觉得一定要做到信息的公开,就是你这个加了食品添加剂的,你应该这个商品外面,盒子上要有著名,那么这样表明你是负责任的。
    主持人:让公众有知情权。
    沈骥如:另外你也有承诺,我用了这几样,我肯定是不超标。
    主持人:对。
    沈骥如:那么超不超标社会来监督,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主持人:其实这也是它承担自己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非常好的表现。
    沈骥如:对。
    主持人:刘戈你觉得有什么样好的建议?
    刘戈:食品添加剂的东西,虽然现在行业内部认为它是没有问题,而且它在全世界是一个二百亿美元的一个大生意,食品添加剂,但是呢在公众心里面的话对食品添加剂的隐忧是一直存在的,所以的话你会发现在强制的情况下,比如说罐头、香肠这些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要被写上去的,硝酸盐,什么山梨酸钾,你会看都会写上去,但是在没有强制到的地方,即使他用了他也不会写,你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在我今天买到的这个麦乐鸡,我们看到这个盒子,麦乐鸡的这个盒子,在这面侧面它的营养成份基本上标上去了,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我希望在这个地方再把它里面加的,今天我们看到这两个名词,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也加上。
    主持人:那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网友还有什么样的一些关注。马上看到这位网友署名“云落哭砂”,他的观点是,“麦乐鸡的安全风波反映出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国家也对食品安全建立了详细严格的标准,但为什么不能加大主动监测的力度呢,为什么总是要等出事了,或者别人先发现问题了,我们才去探究原委呢,何时才能出现我国的卫生监管部门或者质检部门也能主动提示我们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存在风险的”。
    再来看一看下面这位“炎黄子孙”网友它的观点,“中国有一句古话是药三分毒,化学成分也是一样,摄取量过多就会对身体健康有影响,麦当劳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作为主食在吃,如果不告知我们其中所含的物质,我就是不知道是否对我们有害,我希望麦当劳在中国不要等到我们大家怀疑的时候才说,我们是消费者,我们对自己所食应该有权知道”。
    在麦乐鸡的风波当中,我想众多的争议其实都是集中在食品添加剂上,对于这些化工产品能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需要经过什么样的手续之后,才能够作为添加剂加入到食品生产当中?大家其实都非常关心,我们想问问两位评论员,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食品添加家?
    刘戈: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呢,也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认识过程,你比如说糖精,这样一个东西以前的话被认为是一个可以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是后来又的科学家最后分析的话,通过小白鼠的实验,是可以导致小白鼠膀胱癌的,最后现在这样一个食品添加剂就从我们名录里头剔去掉了,现在很多东西科学没发展到这一块,你不知道哪一些有用,哪些有毒或者哪些没毒,而且我们每一个人一年的话大概要吃进去6到7公斤食品添加剂,但是这件事情确实它成了困扰我们一种思想方法和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一个东西了,有一个英国作家写了一个影响人类未来50件事件里边,其中有一个就是食品添加剂,但是对食品添加剂你一定不能把它按照所有的,就是凡是化合物,那么就是不好的,凡是天然的就是好的,那么这种认识的话在很多朋友的心目里头还是存在的,但是这个实际上是违背科学道理的。
    主持人:沈先生你觉得我们大家应该怎么面对食品添加剂?
    沈骥如:我觉得不要谈虎色变,因为大部分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科学的研究,制定出了它的安全使用的这个剂量,那么是有道理的,是安全的,当然任何东西哪怕是好东西吃多了都会有毒,你比方说白糖,应该说没有毒的,但是如果你吃的太多了,你恐怕就糖尿病了,盐,盐是谁都得吃一点的,但是如果你吃多了,盐卤你把它喝下去了,那就要死人了,所以不要谈虎色变,但是要科学的来食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造城冲动下的“空城” 2010-07-08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中国经济:在“两难”中前行 2010-07-07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夏粮收购喜与忧 2010-07-06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千人计划”:广纳海外贤才 2010-07-05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跌跌不休”话股市 2010-07-01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党国英:金融危机究竟颠覆了什么?·[思想频道]外管局重点应放在阻止热钱离境上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