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2010版) >> 思想
打击报复的真问题不是打击报复
2010-06-22   作者:浩瀚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在那些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其中,各类“隐性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因其手段“合法”,行为隐蔽,难以界定,一直处于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有数据显示,检察机关根据举报线索立案的案件数占全部立案总数的70%左右。但是,却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特别心寒、问题严重的数据。有专家认为,我国对举报人的保护在立法领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疏漏。而我认为,过份强调立法原因,是一个推卸责任的借口。
  在实践中,很多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根本原因在于,有关执纪、执法机关的不作为,举报人举报贪官告不倒,“打虎不成反被虎噬”的悲剧屡屡发生。像江苏盐城滨海县小学教师顾汝汉,8年来坚持实名举报淮海农场场长叶秀河贪污受贿,被打击报复,开除公职、倾家荡产,甚至被迫乞讨度日。如果顾汝汉从一开始举报时,纪检、检察机关就认真查处而不是等到8年后再来查处,那么他还会历尽如此之多的磨难,遭受到贪官的如此之多的打击报复吗?举报人正是因为在执纪、执法机关的渎职情形下,让贪官岿然不动,才遭受如此厄运。
  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包括“隐性打击报复”,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执纪、执法机关个别人员徇私枉法,故意泄露举报人的信息。事实上,贪官之所以能打击报复举报人,是因为他知道了谁在举报他,他的那些在执纪、执法机关中的狐朋狗友在帮助他。如云南省华坪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甘庆生和检察院原检察长陈其信在接到群众举报该县煤炭局局长兼煤炭公司经理肖期锐违法违纪问题后,为被举报人通风报信,并收受贿赂。
  所以,我们在讨论打击报复举报人的问题,在呼吁立法完善对于打击报复的措施时,千万别忘记要努力使已有的法律能得到实施,在加大查处腐败案件力度和保护举报人的秘密等问题上有所作为,否则,再完善的法律都无助于让打击报复消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显性打击报复”都查处了吗 2010-06-22
· 本轮调控 担忧半年后报复性上涨 2010-05-11
· 房价会“报复性上涨”吗 2010-05-06
· 警惕猪肉价格报复性暴涨 2010-04-06
· 巴西公布对美知识产权类报复清单 2010-03-17
 
频道精选:
·测试新闻